“中国始终是施耐德电气最重要的创新引擎。”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在接受专访时强调,这家跨国企业深耕中国三十八载,已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节点。作为第37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参会代表,赵国华特别指出,中国市场的双重属性——既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又是四大研发基地之一,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创新生态。
在赵国华看来,上海及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构成了中国创新优势的典型样本。这座城市不仅具备技术转化所需的完整产业链,更拥有连接全球市场的战略地位。“上海是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完美试验场,”他解释道,“这里既能快速验证技术可行性,又能通过长三角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应用,这种双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创新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的全球经验。该集团全球7座“灯塔工厂”中,有2座落户中国:上海普陀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产品研发周期压缩63%,生产效率提升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则依托数字化节能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可持续灯塔工厂”。赵国华透露,这些基于中国场景开发的解决方案,正被推广至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
中国能源转型的双重变革更让跨国企业看到战略机遇。赵国华分析称,中国在需求侧推动的电气化转型与供给侧的清洁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当其他国家还在讨论转型路径时,中国已经通过规模化应用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他以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为例,指出中国建立的超大规模应用场景,为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种创新溢出效应源于中国市场的特殊结构。赵国华观察到,从上海这样的超大型都市到中西部快速发展的地区,中国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梯度。这种多样性使得在中国开发的技术既能满足发达市场的高端需求,又能适配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条件。“我们在中国研发的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同时服务于欧洲城市和东南亚新兴城市,”他举例说明,“这种适配能力正是全球客户看重的价值。”
面对全球能源革命,施耐德电气正通过中国创新中心构建连接供需两侧的技术桥梁。赵国华表示,企业将加大在华研发投入,重点开发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国不仅在规模上领先,更在转型速度上树立了标杆,”他强调,“参与这个市场的创新过程,本身就是占据全球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