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幽默摊主到商业新秀,“鸡排哥”开工作室能否跳出网红“短命”困局?

   时间:2025-10-12 15:02:4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做完你的做你的,我的控场能力很强。”这句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摊主金句,近期在社交平台引发新一轮传播热潮。这位被网友称为“鸡排哥”的草根创业者,凭借幽默的出餐互动和接地气的经营风格,从街头小贩蜕变为备受关注的网络红人。国庆前夕,其创业故事登上央视平台,更让他成为“草根逆袭”的代表人物。

在近期直播中,“鸡排哥”透露自己正面临新挑战。这位曾以“金句制造机”形象走红的摊主,坦言被央视报道后感受到更大责任。从陶瓷厂下岗工人到烤串摊主,再到凉皮、肉夹馍经营者,最终在炸鸡排领域站稳脚跟,他的创业轨迹折射出中国小商贩的典型生存图景。9月30日,“景德镇市珠山区李俊永餐饮管理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这位网红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

餐饮行业的特殊性,让这位新晋网红的转型之路充满变数。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抖音平台涌现的37个餐饮类网红中,超过70%在爆红后陷入经营困境。合肥“盒饭姐”的10元自助摊位、南京“手冲咖啡阿姨”的流动车,均经历了从排队盛况到门庭冷落的戏剧性转折。这些案例揭示出网红餐饮的致命短板:当情绪价值带来的流量退潮后,专业运营能力的缺失往往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成本控制与选址策略的失误,在多个案例中形成共性。某灌饼品牌在核心商圈开设的门店,月租金高达2万元,叠加人力成本后,因缺乏标准化流程导致出餐效率低下,开业半年即告停业。重庆某小面品牌聘请网红模特代言,却因忽视本地口味偏好,在扩张至第三家门店时因持续亏损退出市场。这些教训为“鸡排哥”敲响警钟:其新成立的餐饮管理工作室若缺乏专业团队支撑,可能重蹈覆辙。

产品同质化危机同样不容忽视。从“土家烧饼”到“肉松小贝”,国内网红小吃的平均生命周期已缩短至8-12个月。某连锁鸡排品牌曾凭借8元大鸡排快速扩张至2万家门店,却因原料以次充好导致两年间关闭6000家门店。上海“阿大葱油饼”在IP化后,因定价争议和口味变化引发消费者抵制,印证了网红品牌在扩张过程中保持品质的艰难。

流量依赖症构成另一重挑战。社交媒体驱动的“打卡经济”模式下,消费者复购率普遍低于15%。某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表示“仅为体验网红氛围消费”,仅有28%愿意重复购买。这种消费心理导致网红餐饮的客流量与平台流量强相关,当算法推荐减弱时,门店经营往往陷入困境。

消费者行为的理性化趋势,正在重塑餐饮市场格局。性价比、食品安全和品牌信誉成为主要考量因素。某网红炸鸡品牌因使用过期原料被曝光后,单日销售额暴跌87%。这种变化要求从业者必须建立从供应链到服务端的完整质量管控体系,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引发品牌危机。

面对行业挑战,“鸡排哥”的转型策略显现独特思路。在直播中收集用户反馈的运营模式,使其产品迭代周期缩短至两周。针对消费者提出的“出餐速度”问题,他通过优化备料流程和动线设计,将平均等待时间从5分钟压缩至3分钟。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改进,正在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内容创新成为突破流量困境的关键。某分析报告指出,兼具餐饮服务和娱乐属性的网红,用户粘性比纯产品型网红高41%。“鸡排哥”将出餐过程转化为脱口秀现场的尝试,使其直播间人均停留时长达到12分钟,远超行业平均的4.3分钟。这种“餐饮+内容”的跨界模式,为商业化开辟了新路径。

周边产品开发展现出意外潜力。推出的印有经典语录的T恤衫,首周销量突破2000件,其中35%的购买者未曾消费过鸡排产品。这种品牌衍生品的成功,验证了个人IP的商业价值。数据显示,拥有强人格特征的餐饮网红,其非餐饮类产品的消费者转化率可达18%,是普通网红的3倍。

在品质管控方面,“鸡排哥”建立严格的标准体系。从鸡肉解冻时间到油温控制,17项操作规范被制成可视化图表张贴在操作间。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其产品合格率从89%提升至97%。同时拒绝盲目扩张品类,坚持“单品突破”策略,避免重蹈某些网红餐饮“什么都卖却什么都不精”的覆辙。

消费者调研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与摊主的互动体验”是持续消费的主要原因。这种情感连接构成的护城河,使“鸡排哥”在同质化竞争中保持优势。某商业分析机构指出,具备人格化特征的餐饮品牌,其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是普通品牌的2.3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