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佛山的制造业版图中,美的集团以超4000亿元的年营收稳居行业龙头,早已成为公众熟知的商业标杆。然而,谁能坐上佛山民营企业的“第二把交椅”,却长期是一个充满悬念的话题。直到2025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答案终于浮出水面——宏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605.92亿元的营业额位列全国第199位,成为紧随美的之后的佛山民企第二强。
这家在普通消费者中鲜为人知的企业,实则是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而掌舵这艘营收超600亿元巨轮的,是一位从湖南双峰县三塘铺镇东方村走出的“小镇青年”——戴促辉。上世纪90年代初,年轻的戴促辉在当地一家校办铸钢厂从事运输工作,频繁往返于湘粤两地。彼时,三塘铺镇已是全国闻名的“三铸之乡”(铸钢、铸铁、铸铝),1995年更被列为国家首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戴促辉的工作主要是将厂里生产的高锰钢运往广东珠三角销售,那时不锈钢制品刚进入普通家庭,利润丰厚,一吨能赚三四千元。
在往返湘粤的过程中,戴促辉敏锐地察觉到两地商业氛围的差异。佛山地区密集的不锈钢加工厂和涌动的商机,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他不满足于仅为他人跑运输,而是决定在村里办起铸钢厂进行初步尝试。初到佛山南海时,戴促辉一切从零开始,凭借在家乡积累的经验和市场直觉,从最基础的领域起步。有报道称,他最初仅凭一台单轧机创办铸钢厂,随后如滚雪球般先后创立了瑞宝钛金厂、星耀不锈钢、正宏不锈钢、泰诚不锈钢等多家企业,逐步将事业做大。
2005年,戴促辉迎来了事业的关键转折点。当时,国内的宽幅冷轧不锈钢卷板生产基本由大型国有企业主导,民营企业难以介入。他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市场空白,投资创建了佛山市南海正宏泰不锈钢有限公司,成功跻身宽幅冷轧卷材生产领域,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一举措风险极高,但回报也极为可观,为宏旺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生意规模扩大,戴促辉高度重视自身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他意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专门挤出时间前往清华大学攻读EMBA,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同时,他不惜成本,将员工送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专业的冷轧技术。这种边干边学、重视技术与人才的理念,使他的企业在同期众多小厂中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选择收缩战线、减产裁员以应对寒冬。然而,戴促辉却做出了一个令同行惊讶的决定:逆势扩张。他分析认为,金融危机挤掉了市场投机泡沫,此时购地建厂的相对成本更低,加之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不锈钢的长期需求依然坚实。于是,他非但没有收缩,反而提出了创建“一流不锈钢集团企业”的目标,并在肇庆开发区购置100亩土地,创建了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公司投产后短短半年,便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冷轧民营企业之一。这次成功的逆周期操作,显著提升了宏旺的实力和行业地位。
2009年,戴促辉进一步提出“立足佛山,壮大肇庆,挺进西南”的发展战略。同年9月,宏旺在四川乐山成功签订投资协议,迈出了全国布局的第一步。此后,如同棋盘布子,宏旺的生产基地陆续在河南、福建、山东、广东阳江等地建成投产,甚至回到了戴促辉的家乡湖南。这种“就地建厂、就近服务”的模式,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快了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也契合了国家倡导的低碳高效理念。一个从佛山南海起步的企业,由此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集团。
戴促辉深知,制造业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无法掌握主动权。2014年,宏旺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第一条十八辊不锈钢五连轧及连续退火酸洗生产线在肇庆宏旺投产成功。这条生产线技术含量高,整线工艺和成品质量均达到理想水平,不仅成为宏旺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也填补了国内同类技术的空白。宏旺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持续发力,陆续研发出“抗菌不锈钢”、“自清洁不锈钢”等新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线,巩固其行业领军地位。
根据宏旺集团官网的发展历程记录,其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持续进行:2020年,肇庆宏旺1450二十辊轧机、光亮退火线试产;阳江宏旺二期项目于2021年试产。湖南宏旺年产96万吨高磁感取向硅钢和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项目于2021年开工,2023年试产;2024年,广西宏旺高性能硅钢项目开工。这些项目体现了宏旺在不锈钢、硅钢等金属新材料领域的持续深耕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