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近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股价波动剧,主角是拥有675亿资产的山东算力龙头企业山高控股。这家以“绿电+算力”双轮驱动的明星公司,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经历了股价过山车——先是大跌76%,随后两天累计反弹52%,市值蒸发与回升的幅度均超过600亿港元。
引发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香港证监会9月18日披露的一组股权数据。监管文件显示,山高控股前两大股东山东高速集团与JS High Speed Limited合计持股达68.5%,20名中小股东持股24%,而剩余7.54%的股份分散在数万名公众股东手中。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立即引发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担忧。
“当少量股份交易就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时,市场就像被投入巨石的池塘。”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教授李丹分析指出,监管方与上市公司对“公众持股”的定义差异是关键。山高控股强调其制度性口径下公众持股达25%,符合联交所上市规则,但实际分散度不足引发的交易冲击不容忽视。
股价异动首日即现极端走势。9月19日开盘后,山高控股股价在半小时内暴跌85%,最终收跌76%,单日市值蒸发640亿港元。交易数据显示,当日卖空股数仅占总成交量的0.1%,远低于做空交易触发阈值,排除刻意做空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是,部分股东在流动性危机预警下集中抛售,引发连锁反应。
面对危机,管理层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次日公司宣布回购370万股,同时披露沪深港通当日净流入22.4亿港元,试图重建市场信心。至9月23日收盘,股价已回升至321亿港元市值,但较8月中旬1140亿港元的峰值仍缩水72%。“我们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管理层在公告中承诺。
这家转型企业的崛起轨迹颇具传奇色彩。前身为1992年上市的汉基控股,历经地产、贸易、金融多次转型后,2016年被山东高速集团收购并定位为境外投融资平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两笔关键收购:2022年以46.85亿港元控股山高新能源,切入光伏、风电领域;2023年底再斥资2.99亿美元成为世纪互联第一大股东,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双主业战略带来显著成效。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5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其中山高新能源贡献4亿元净利润,资产规模达495亿元;世纪互联股价较买入价上涨260%,为山高控股带来7.9亿美元账面浮盈。不过需注意的是,4.75亿元净利润中,永续资本工具持有人等优先分配方拿走大部分,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实际利润为0.5亿元。
产业协同效应正在显现。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AIDC智算中心项目上,山高新能源为世纪互联的数据中心提供绿电支持。该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建设过半,达产后年发电量8.6亿度,预计年增经济效益13亿元。这种“电力+算力”的一体化模式,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背后的大股东山东高速集团提供了强力支撑。这家年收入2800亿元、资产总额1.6万亿元的省属国企,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更在业务层面深度协同。今年5月,山东高速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绿色算力与清洁能源融合场景,山高控股随即承接零碳园区、车路协同等项目的能源与算力供应。
在项目拓展上,公司展现出强劲动能。2024年获取新能源开发指标超4GW,项目覆盖山东、新疆、广西等地区;今年又在甘肃、黑龙江等地中标多个风电项目。9月中旬,山高新能源全资子公司联合山东高速参股企业,签署10.11亿元的EPC总承包合同,涉及17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进一步巩固产业布局。
这场股权结构引发的市场风波,暴露出快速扩张中的治理挑战。如何平衡控股股东话语权与市场流动性需求,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新课题。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机遇下,这家兼具产业野心与资本手腕的企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