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英伟达”摩尔线程冲刺上市,能否在芯片市场突围破局?

   时间:2025-09-23 04:36:48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被称为“中国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正站在科创板上市的关键节点。这家以全功能GPU研发为核心的国产芯片企业,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将成为A股“国产GPU第一股”,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重要跨越。

创始人张建中的职业轨迹为这家公司打上了鲜明的“英伟达基因”标签。这位曾在英伟达任职14年的技术高管,历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直接向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汇报。2020年9月,张建中放弃高薪职位,携手GPU架构师张钰勃、英伟达16年老将周苑共同创立摩尔线程。公司董事会7名成员中,3人拥有英伟达背景;7名高管团队里,5人来自这家国际芯片巨头。

核心技术团队的豪华阵容折射出摩尔线程的技术野心。除三位联合创始人外,宋学军、王东、杨上山等高管均具备英伟达技术管理经验。这种人才结构直接反映在薪酬体系上:2025年上半年,12名董事及高管获得912.24万元薪酬,4名核心技术人员薪酬达383.64万元,按半年期推算,高管团队年薪普遍在150-200万元区间。

与寒武纪专注AI加速芯片(ASIC)不同,摩尔线程选择全功能GPU的技术路线。这种既能处理图形渲染又具备AI算力的芯片设计,使其产品矩阵覆盖消费级显卡、专业图形工作站、AI计算卡等多个领域。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委托给台积电等代工厂,集中资源攻克芯片设计难题。

财务数据显示,这家芯片新贵正经历典型的“高投入、慢回报”阶段。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亿元,较往年千万级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同期净亏损仍达2.71亿元。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近53亿元,研发投入持续超过营收规模——2024年研发费用是收入的3.09倍,2025年上半年该比例仍高达79%。

毛利率的剧烈波动揭示着战略转型轨迹。2022年因主推中低端芯片采取低价策略,毛利率跌至-70%;随着产品结构向AI智算卡、专业图形卡升级,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飙升至69.14%,超越多数同行。这种转变背后是每年数亿元的研发投入:仅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就达5.58亿元,占营收比例接近八成。

现金流压力迫使公司加速资本运作。截至2025年6月底,货币资金25亿元,而短期有息负债达14亿元。此次IPO拟募资80亿元,全部投向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若顺利过会,从提交注册到正式上市预计需1-2个月时间,这将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节点。

市场格局方面,国产GPU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国内AI芯片市场,英伟达、华为海思、AMD分别占据54.4%、21.4%、15.3%份额,三者合计超过91%。相比之下,摩尔线程在国内GPU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双重压力,考验着这家芯片新锐的持续创新能力。

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到冶金自动化研究院,从惠普、戴尔到英伟达,张建中的职业轨迹折射出中国芯片人的技术突围之路。当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设置技术壁垒,摩尔线程的崛起既承载着国产替代的产业期待,也面临着技术追赶的持久战。这家拥有“英伟达血统”的芯片企业,能否在资本市场与产业竞争中杀出重围,将成为观察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重要样本。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