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在近日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就市场广泛关注的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出售事宜作出最新回应。他透露,公司已收到多家高质量潜在合作伙伴的积极接洽,各方均认可星巴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核心价值。
倪睿安特别强调,尽管正在推进战略合作伙伴的筛选,但星巴克仍计划保留中国业务的重要股权。"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充满信心,任何合作都将建立在维护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首席财务官凯茜·史密斯进一步说明,潜在交易的价值评估包含三方面要素:合作伙伴的前期投入、星巴克保留的股权比例,以及未来持续的特许权收益。
市场关于星巴克调整中国业务股权结构的讨论始于去年下半年。彼时公司发言人曾明确表示,正在探索多种发展路径以优化中国市场布局。今年6月,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知名机构参与反向管理层路演的消息引发关注。据科创板日报9月报道,博裕资本、红杉中国等四家机构已进入最终谈判阶段,交易结果原定于10月底前揭晓。
在披露合作进展的同时,星巴克同步发布了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数据。第四季度全球总净收入达95.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超出市场预期。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78.7%至2.78亿美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85.4%至1.33亿美元。这种利润表现与全球运营成本上升及中国市场战略投入密切相关。
中国市场的运营数据呈现显著分化特征。第四季度中国区实现营收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实现连续四个季度正增长。全年营收达31.05亿美元,增幅5%。同店销售额增长2%,交易量提升9%,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水平。截至财年末,星巴克在中国1091个县级市场运营8011家门店,全年新增415家,其中第四季度新开83家并进入47个新县级市场。
凯茜·史密斯将中国市场的增长归因于产品创新与配送效率提升。今年6月,星巴克中国对星冰乐、冰摇茶等非咖啡饮品推出"心动价"策略,大杯产品平均降价5元,最低降至23元。公司当时明确表示,此举旨在拓展非咖啡消费场景,而非参与价格竞争。这种差异化策略与动态定价调整,帮助品牌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竞争力。
在谈及国际市场表现时,管理层特别指出中国、日本、英国和墨西哥四个市场构成核心增长极。其中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球业绩作出重要贡献。这种区域分化表现印证了星巴克"本土化深耕+全球化布局"战略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