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声明,宣布终止对西贝莜面村预制菜争议的进一步法律行动,并呼吁社会将关注焦点转向预制菜行业标准建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决定源于双方多轮沟通及罗永浩对行业现状的深度调研,他表示:“推动行业透明化才是核心目标,而非针对特定企业。”
此前,罗永浩曾公开质疑西贝莜面村“以预制菜冒充现做菜品”,引发广泛讨论。9月10日,他发文指出西贝部分菜品使用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冷冻食材,并晒出含复配水分保持剂的海鲈鱼照片,直指其“价格昂贵却非现做”。西贝虽紧急回应称招牌菜均为现制,但双方争议持续数日,罗永浩更在直播中五度发问,要求企业公开预制菜使用比例及税率差异。
声明中,罗永浩首次披露西贝已提交书面整改方案:10月1日前将9道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做,暂停销售“罗永浩套餐”,并在全国门店增设“食材溯源屏”。他评价:“西贝的整改态度积极,但行业系统性变革仍需推进。”
这一事件背后,是预制菜行业监管加速升级的缩影。9月13日,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明确要求餐饮企业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并设定“不添加防腐剂、全程冷链运输”等安全底线。该标准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施,未履行披露义务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业内人士分析,罗永浩的质疑客观上推动了国标出台。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存在定义模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消费者对“高价现做”承诺的信任度持续下降。西贝事件后,多家企业加速整改:老乡鸡公开菜品加工程度分类,锅圈食品推出“透明厨房”直播,巴比食品计划在包装标注“复热预制”标识。
罗永浩在声明中强调,未来将把监督重点从“单个企业”转向“整个行业”。他指出:“随着国标落地,预制菜行业将进入透明化竞争阶段。企业需在效率与信任间找到平衡,通过公开供应链信息、优化定价策略、提升产品品质来重建消费者信心。”
目前,西贝已调整部分菜品制作方式,并承诺定期公开食材溯源信息。罗永浩表示,将持续关注国标实施效果及企业合规情况,但“战斗方式将从公开质疑转向制度化监督”。这一转变,标志着预制菜行业争议从个体事件升级为系统性变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