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上海铜”到“上海胶”:“上海价格”如何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向标”?​

   时间:2025-09-15 21:25:11 来源:国际金融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走进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交易大厅,巨型显示屏上的期货行情数据实时跳动,每一笔成交价格背后,都折射出中国期货市场与全球经济的深度互动。作为国内五大期货交易所之一,上期所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基,逐步构建起覆盖金属、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成为“上海价格”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目前,上期所已上市25个期货品种和18个期权品种,涵盖铜、铝、锌等基础金属,以及原油、天然橡胶等战略资源。其中,原油、低硫燃料油、20号胶等5个期货品种和原油期权直接面向境外投资者开放,铜、黄金等32个品种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交易。这种开放格局,使上期所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不可或缺的定价参与者。

追溯历史,1993年上海金属交易所推出首个铜期货合约,开启了中国工业品期货交易的先河。2018年上海原油期货上市后,其价格与国际油价高度联动,标志着中国能源衍生品市场正式融入全球体系。上期所博物馆内,一件件展品记录着中国期货市场从封闭到开放、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上期所的国际化步伐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2024年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明确提出,要丰富“上海价格”“上海指数”体系,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这一政策导向,为上期所拓展全球影响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今,“上海铜”已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其价格被全球产业链广泛采用。上海纸浆期货结算价首次输出至挪威浆纸交易所,开创了中国期货价格境外应用的先河。上海原油期货稳居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初步形成辐射亚太的价格基准。而“上海胶”作为天然橡胶跨境贸易定价基准,其实货挂钩量持续增长,推动全球橡胶定价中心向上海迁移。

今年5月,日本大阪交易所挂牌“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直接挂钩上期所天然橡胶价格。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期货标准首次进入日本市场,为全球橡胶贸易提供了新的定价参考。与此同时,上期所的境外客户数量持续增长,价格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从产品创新到规则输出,从区域市场到全球舞台,上期所的国际化实践印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决心。下一步,上期所计划进一步优化产品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完善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注入新动能。

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上海价格”的崛起不仅是中国金融开放的缩影,更是全球经济多元化定价体系的重要补充。随着上期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期货市场有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