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植根于香港、辐射全国的餐饮业态,茶餐厅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在消费需求迭代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双重挤压下,传统茶餐厅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价值感知弱化、供应链成本攀升等核心困境,行业整合与转型已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24年茶餐厅市场规模达28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全国门店总数超2.8万家,但企业存量为2.15万家,市场集中度提升趋势显著。
从区域分布看,新一线城市以22.7%的门店占比领跑,三线与一线城市分别以20.6%和17.8%紧随其后。城市集中度方面,广州以7.3%的占比居首,深圳、上海分列5.5%、3.8%,北京占1.2%。值得关注的是,广东七城跻身全国门店数前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茶餐厅核心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品牌格局呈现“区域深耕为主、跨域扩张为辅”的特点,除大家乐、翠华餐厅等少数品牌实现全国布局外,多数香港本土品牌仍聚焦本地市场,而深圳克茗冰室、广州太哼冰室等新兴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快速崛起,门店数分别突破140家和100家。
产品创新滞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首要矛盾。调研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认为茶餐厅存在“换店不换菜”现象,经典港式奶茶、西多士等传统产品的吸引力持续下降。与现制饮品、烘焙赛道频繁推新相比,茶餐厅产品更新节奏明显滞后。更严峻的是,供应链标准化加剧了产品同质化,而烧腊、小炒等多品类经营模式又推高了食材管理成本,形成“创新难、降本更难”的双重困境。
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价值感知缺失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32%的消费者将价格折扣作为选餐首要考量,而茶餐厅50-80元的人均消费在快餐、火锅等赛道中竞争力较弱。服务层面,传统“自助式”体验难以满足年轻群体对情感联结的需求,部分品牌因此陷入“高客单、低复购”的怪圈。
面对挑战,头部品牌通过多维创新破局。在定位层面,大家乐、大快活等老牌企业弱化“港式快餐”标签,融入年轻潮流元素重塑品牌形象;太食獸泰式茶餐厅则开创异域风情定位,实现单店月均营业额提升25%。产品创新呈现三大路径:一是拓展品类边界,克茗冰室新增煲仔粉、鸡煲等SKU,大家乐引入冬阴功汤饭等融合菜品;二是升级核心食材,文通冰室将黯然销魂饭的烧腊替换为伊比利亚黑猪肉,敏华冰厅采用清远鸡制作无花果陈皮鸡煲;三是融合地域风味,避风塘推出临安雷竹笋金蒜八珍鸭,九龙冰室开发泰式MAMA面等东南亚菜品。
场景创新方面,品牌通过空间重构提升消费体验。文通冰室打造“复古港风+赛博朋克”主题店,设置霓虹灯墙、游戏机等打卡点,使门店客流量提升40%;翠华餐厅推出Express轻型店,将出餐效率提高30%,人力成本降低25%。模式创新上,九龙冰室试点“卫星店+旗舰店”组合,通过中央厨房配送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以旗舰店承载品牌文化展示功能。
供应链升级成为破局关键。仟味高汤等企业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其金汤、酸汤系列产品可应用于牛杂煲、啫啫煲等20余个茶餐厅热门品类,帮助品牌缩短新品研发周期60%。数据显示,采用专业供应链方案的茶餐厅,产品标准化率提升至92%,跨区域扩张成功率提高3倍。这种“自主建设+专业协同”的供应链模式,正在重塑行业竞争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