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飞鹤乳业以稳健的财务表现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展现出龙头企业应对行业寒冬的独特韧性。8月28日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1.5亿元,净利润10.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达64.8亿元,婴配粉全渠道市场份额及销量继续稳居行业首位。
行业寒冬中,飞鹤的“10亿回购+20亿分红”计划尤为引人注目。公司拟投入10亿元进行股份回购,并派发约10亿元中期股息,预计全年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这一举措不仅直接回馈股东,更彰显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创造能力的信心。与此同时,行业整体承压态势显著:伊利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8.24%,净利润下滑18.94%,为上市以来首次双降;蒙牛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减少6.9%,净利润下降16.4%,甚至传出裁员消息。阳光乳业等企业则面临库存周转天数增加的困境,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较去年同期延长7.21%,现金流压力加剧。
人口结构变化是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数据显示,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的1883万骤降至2023年的902万,2024年虽因“龙宝宝”效应回升至950万以上,但2025年预计再度下滑。结婚对数创历史新低,进一步预示出生率长期走低趋势。乳企过去依赖的人口红利模式已彻底终结,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与“库存积压”成为行业常态,利润空间被持续侵蚀。
在行业普遍收缩的背景下,飞鹤通过技术壁垒与战略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研发层面,公司以“脑发育”战略为核心,联合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清华、北大等全球20余所顶尖机构,建立产学研创新链。在母乳研究领域,飞鹤发布国内首个HMOs全谱系结构数据库,技术突破达国际领先水平。AI应用方面,飞鹤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上游AI饲喂系统提升原奶品质,中游AI智瞳检测与智能物流将鲜奶入厂时间压缩至2小时,下游AI营养师与AIGC玩偶提供个性化服务。科技投入已转化为产品力,如星飞帆卓睿奶粉活性营养成分达普通奶粉2倍,DHA吸收率提升至6.4倍。
业务拓展上,飞鹤瞄准全生命周期营养与国际化市场。成人营养领域,旗下爱本品牌依托AI技术解析1600余种功能肽,精准聚焦“肌肉骨骼养护”需求,突破传统中老年奶粉营养泛化痛点。海外市场方面,飞鹤制定差异化策略:北美市场凭借加拿大工厂首张婴配粉生产执照,产品进入超1500家商超,门店数环比大增270%,并通过美国FDA初审;东南亚市场以菲律宾为起点,推出符合欧盟标准的AceKid纯鲜奶配方奶粉,计划复制至越南、印尼等国,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约1.1亿元。
品牌建设层面,飞鹤通过“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定位与深度服务强化用户粘性。公司开展“鹤心助学助教计划”等公益活动,覆盖80余所学校,以营养支持与设施升级量化品牌社会价值。这种将技术内涵与用户价值结合的策略,使其在行业价格竞争中脱颖而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飞鹤以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展现行业担当。该计划直接惠及超80万新生儿家庭,既响应国家生育政策,又通过减轻生育成本扩大母婴消费市场。从产业链协同看,飞鹤以“共富链”模式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带动16万农民增收,推动黑龙江省100多万亩耕地增值;环境治理方面,公司通过智能化养殖降低单位碳排放,践行“双碳”战略;技术创新上,飞鹤以开放生态整合资源,推动行业从竞争转向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