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国的快递涨价潮正在蔓延。继浙江、广东等地率先上调价格后,华中、华北等地区快递企业陆续跟进,这场被称为“反内卷”的价格调整,正引发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锁反应。
价格调整的轨迹清晰可见:7月,义乌快递市场率先吹响涨价号角;8月,广东将单票底价上调0.4元,均价突破1.4元关口;进入9月,河南、京津冀、山东等地相继跟进,形成贯穿南北的价格调整带。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企业更发布通知,自9月1日起单票价格上调0.2-0.3元,部分区域计划10月1日后在现有基础上再涨0.2元,两轮调价后单票最高涨幅达0.4元。
河北成为此次涨价的“重灾区”。作为全国第四大快递省份,该省2024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58万亿元,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1.8%。但9月5日起实施的新价目表让商家承压:0-0.3公斤包裹不得低于1.4元,1公斤以内1.8元,超1公斤普遍超过2.6元,每增加1公斤底价上调1元。“很多商家单票利润不到1元,现在快递费上涨直接吞噬利润空间。”当地从业者透露,部分商家甚至出现“倒贴发货”的极端情况。
在山东青岛,从事假睫毛电商的石先生遭遇了“史上最陡涨价”。9月7日下午收到通知,次日零时起每单快递费上涨0.5元,而其日均3万单的体量意味着每日成本增加1.5万元。“往年旺季最多涨1-2毛,这次涨幅是往年的3倍。”石先生坦言,合作的中通、申通、圆通、极兔等企业同步调价,目前正在考虑是否提高商品售价,但担心影响销量,“可能通过优化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消化成本”。
这场价格调整的深层动因,指向快递行业持续十年的“低价换量”困局。数据显示,我国快递单量从2015年的不足100亿件激增至2024年的1700亿件,但平均单价从13.40元降至8.02元,近乎“腰斩”。2025年上半年,6家上市快递企业延续“量升价跌”态势,毛利率普遍低于10%。
派费调整滞后性引发基层担忧。青岛快递员陈先生日均派送300余件,每票派费0.9-1元,但目前尚未收到派费上涨通知。“赔偿责任上不封顶,如果派费不涨,涨价对我们意义有限。”他透露,即便总部提高派费,省区可能截留部分,末端网点缺乏议价能力。
专家指出,提价仅是反内卷的起点。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行业需要系统性变革,包括优化服务网络、创新商业模式、重塑竞争生态等。“如果服务质量不提升,消费者可能因价格上升减少使用,提价反而加速行业萎缩。”他强调,快递业必须从“低价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创新构建新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