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秋酒市“热战”背后:库存压力下酒业如何以理性谋生存与转型?​

   时间:2025-09-09 12:29:35 来源:第一投融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秋与国庆“双节”临近,酒类市场迎来全年销售关键期。据行业数据显示,这一时段的销售额通常占酒企全年业绩的两成至三成,但2025年酒业却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困境——市场热度攀升,行业调整压力持续。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与区域酒企、低度酒品牌同步发力,线上线下同步开启促销战,试图在消费旺季抢占先机。

线下渠道中,商超与烟酒店的布局更显务实。高端名酒礼盒占据核心展位,百元价位酒品则通过堆头、端架等形式强化曝光。上海闵行区某零售商推出“满5000元赠500元白酒”活动,试图通过满赠、折扣加速库存周转。河南酒商则将资源投向终端陈列,通过定制礼包、宴席渠道开拓拉动销售,直言“不囤货、快周转”已成为行业共识。

线上平台成为酒企资源投入的重点。天猫、京东等早早开启“酒水节”“品牌日”促销,部分产品搭配平台补贴参与“限时秒杀”,价格优势显著。酒企同步加强自有商城、小程序及直播渠道推广,泸州老窖“福禄黄葫芦”中秋礼盒在淘宝搜索热度飙升,印证品牌对礼赠市场的精准触达。数据显示,线上渠道的即时配送服务与定制礼盒策略,有效提升了消费者购买体验。

产品策略调整成为主流。茅台推出500ml×4瓶规格飞天茅台,降低整箱购买门槛,瞄准家庭聚饮场景;古井贡酒26%vol“年份原浆轻度古20”、舍得酒业“舍得自在”低度产品,则直指年轻群体与健康饮酒需求。这一转变显示,酒企正从依赖高端礼赠市场,转向覆盖日常饮用与家庭消费的多元场景。

然而,行业深层次挑战仍未缓解。《2025中国白酒酒业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指出,上半年白酒产量同比下降7.2%,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区域酒企净利润跌幅超70%。五一、端午等传统销售高峰的带动效应减弱,仅一成经销商反馈销量增长。库存问题尤为突出,行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达900天,600-1500元价格带价格倒挂现象覆盖六成企业,渠道信心持续低迷。

北京某经销商直言:“现在必须直接降价甩货,不能等中秋。哪怕利润极低,也要清理库存。”这一策略背后,是经销商对“以价换量”的无奈选择——高库存占压资金,价格倒挂导致渠道利润缩水,传统“囤货待涨”模式难以为继。河南酒商的转型更具代表性:通过组合装、赠品拉动销售,同时加强中小餐饮渠道开拓,试图在宴席与聚饮场景中寻找增量。

产品结构调整成为行业自救的关键。百元以下白酒表现稳健,100-300元价格带产品因适配宴席、聚饮场景,动销情况较好。不少酒商主动削减高端礼盒进货比例,加大中档及高性价比产品推广。名酒企业则推动战略转型,茅台提出从“卖酒”转向“卖生活方式”,推出39%vol低度茅台;古井贡酒、五粮液等同步布局低度产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与家庭市场。

低度酒品类的崛起为市场注入新活力。梅见青梅酒凭借对中式佐餐酒市场的洞察,捕捉家庭佐餐、餐饮佐餐等场景需求,在火锅、烧烤等场景中成为解油解辣的热门选择。其全产业链体系涵盖青梅种植、酿造、陈放及品牌销售,区别于代工贴牌品牌,依靠餐饮、商超等线下终端顺价销售实现增长。数据显示,梅见今年1-7月逆势增长超20%,部分商超渠道增长达86%。

尽管低度酒市场规模扩大,主流酒企集体布局或成双节新增长点,但行业制约因素仍存。高库存与价格倒挂未解,经销商“以价换量”导致旺季难现“量价齐升”;线上大促冲击传统价格体系,线下渠道利润被挤压;消费端理性购酒成主流,“降档消费”普遍,宴请场合从千元酒转向300-600元产品,自饮需求分流至精酿啤酒、预调酒和果酒。

2025年中秋,酒业在热闹中保持清醒。企业聚焦库存优化与现金流安全,消费者更重品质与性价比,行业战略从“扩张”转向“适应”,从“渠道为王”转向“消费者为王”。这一转变虽可能导致“旺季不旺”,但中秋将成为检验酒业转型成效的镜子——活下来、活更久,比短期销量更重要;回归饮用本质、关注用户需求,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