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关乎中小学生健康的新国标正式落地——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从设计、生产到使用环节,首次系统规范了午休课桌椅的技术参数,为校园午休环境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标准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标准对课桌高度进行了差异化规定:小学阶段课桌高度设定为455毫米至730毫米,中学阶段则调整为565毫米至790毫米,确保学生保持端正坐姿。同时,课桌椅的尺寸匹配被纳入强制要求,避免因设备不适配导致的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午休功能的升级是此次标准的亮点。椅子需具备躺姿转换能力,展开后整体长度不低于1050毫米,靠背最大放倒角度超过135度,可让学生完全舒展身体。头枕与腿部支撑区的尺寸也被明确量化,确保身体各部位获得均匀承托。桌下净空高度要求小学阶段不低于110毫米、中学阶段不低于150毫米,有效减少午休时腿部蜷缩的不适感。
材料安全与耐用性同样受到重视。标准规定,桌面及椅面塑料件需具备抗冲击、耐老化特性,表面漆膜需通过防水、防潮及耐磨测试,确保墨水等污渍可用普通橡皮轻松擦拭。在结构强度方面,椅子在午休状态下需通过多重承重测试,防止因部件松动或断裂引发安全隐患。
为保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了全链条管控机制。生产企业需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验,重点核查外观、尺寸及结构安全性。若产品涉及设计、材料或工艺的重大变更,必须重新进行全面性能检测。这一系列措施从源头杜绝了劣质产品流入校园的可能。
教育专家指出,新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改善中小学生的午休质量。此前,因课桌椅功能单一,学生常趴在桌上休息,导致颈椎疲劳、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如今,符合标准的午休设备不仅能提供舒适体验,更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政策落地,预计未来校园家具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