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的调整,2025年成为了上市险企分红险策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多家险企在中报及业绩发布会上,详细披露了分红险业务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数据显示,太平人寿在上半年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高达87.1%,显示出强劲的转型动力。太保寿险方面,分红险在新保期缴保费中的占比提升至42.5%,尤其在代理人渠道,分红险占比更是达到了51%。新华保险管理层透露,4月至7月期间,个险渠道分红险期交保费占比超过70%,银保渠道也超过了30%。平安人寿同样不甘落后,上半年分红险在个险新单中的占比已接近四成。
然而,9月利率调整后,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从2%降至1.75%,这无疑增加了销售难度。尽管如此,上市险企管理层仍普遍看好分红险的前景,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分红险的业务占比。面对市场的机遇与挑战,险企们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应对。
从规模保费来看,平安人寿以约500亿元的分红险保费位居首位,同比增长41%。太平人寿则以366亿港元的分红险保费收入紧随其后,同比增长高达116%,增速惊人。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及阳光人寿的分红险保费也分别达到了373亿元、183亿元、114亿元和67亿元。中国人寿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分红险转型同样是其战略重点之一。
多家险企在业绩发布会上分享了推动分红险的具体措施。太保寿险通过强化观念、差异化分渠道与区域推动、优化资源配置等四大举措,有力促进了分红险业务的结构转型。新华保险则成立了专门的转型领导小组,建立了资负联动、前后线协同的推动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平安人寿则在产品设计、销售驱动和资负匹配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分红险的竞争力。
在利率切换的下半场,上市险企普遍预期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太保管理层认为,虽然利率调整短期内会影响产品竞争力,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业务结构优化和利差损风险管控。新华保险和平安人寿也表示,将加大分红险产品供给,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
面对预定利率的调整,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指出,险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保障,同时实现更高的保费收入。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则认为,险企在转型后应更加注重从客户需求出发,突出长期价值投资风格和专业投资能力优势,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随着预定利率的调整和分红险业务的持续转型,上市险企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分红险作为险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