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控股冲刺IPO,婴幼儿辅食领域面临多重挑战
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度作为婴幼儿辅食行业的佼佼者,近期向北京证券交易所递交了IPO申请,拟募资3.34亿元。然而,随着申请受理,公司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尽管近年来部分消费领域出现萎缩,但英氏控股所处的婴幼儿辅食赛道依然充满红利。数据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分别达到12.96亿元、17.58亿元和19.74亿元。然而,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其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特别是2024年,营收增速大幅下滑至12.29%,与前两年的35.67%和37.35%相比,几乎减半。这一变化清晰地反映出,英氏控股的营收增长已经陷入瓶颈。
在利润方面,英氏控股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尽管公司推出了新口味、高附加值的差异化产品,并成功提升了产品价格,但高毛利率并未转化为高利润。2024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9%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25%,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达到11.86%。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显出公司在盈利方面的压力。
英氏控股的核心业务——婴幼儿辅食的销售额增速也在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50.21%降至2024年的5.48%,这一趋势不仅受到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更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不足。面对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婴幼儿辅食市场,英氏控股未能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英氏控股的代工模式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公司采取自主生产与委托加工相结合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能压力,但品控风险也随之而来。公开资料显示,英氏控股的部分代工产品曾出现质量问题,如佐餐油酸价不合格、米饼和泡芙生产商因排放超标被罚款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品牌形象,更让消费者对公司的产品质量产生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英氏控股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的研发费用连续三年不足1%,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过低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步伐缓慢,多数产品与同行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却持续攀升,稳定在35%左右。过度依赖高营销投入不仅侵蚀了利润空间,更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建立在“流量”和“促销”之上,而非“技术”和“品质”。
在冲刺“婴儿辅食第一股”的道路上,英氏控股虽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品控、研发等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解决,将对其IPO进程和长远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要求,英氏控股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