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引人注目的企业并购案即将尘埃落定,华力微电子将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尽管相关审计、评估和尽职调查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交易的具体价格尚未对外公布,但市场已对此充满期待。据悉,随着交易的完成,该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1日恢复交易。
此次并购的主角之一,华虹半导体,作为全球特色工艺晶圆代工领域的佼佼者,以其全面的特色工艺平台和技术实力著称。公司专注于提供基于多种工艺节点和技术的可定制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尤其在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以及逻辑与射频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
财务数据显示,华虹半导体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80.18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达到7431.5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5539.18万元。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公司的稳健运营,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制造方面,华虹半导体的FAB9制造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25年6月底,该项目已完成首批产能所需的工艺及量测设备的搬入和装机交付。随着第一阶段工艺产品的磨合与产能爬坡的顺利推进,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提前开启第二阶段的产能配置,并完成相关的研发技术匹配、产品验证与客户导入工作,为未来的营收增长蓄势待发。
面对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华虹半导体在半年报中表达了其应对策略。公司计划持续发挥“8英寸+12英寸”特色工艺优势,提升研发能力,加快产能建设,并扩宽业务平台。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着力提升营运效率。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将继续服务好国内客户,并积极推进海外客户的“China for China”策略。
另一方面,华力微电子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条12英寸全自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的拥有者,专注于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公司在逻辑与射频、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高压等工艺平台上有着丰富的布局,覆盖65/55nm和40nm工艺节点。通过提供定制化的半导体晶圆代工解决方案,华力微在通信、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从财务数据来看,华力微电子的表现同样亮眼。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88亿元和24.66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5.3亿元和3.44亿元。这些成绩无疑为华力微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华虹半导体和华力微电子在65/55nm、40nm制程代工工艺上均有所布局。此次并购完成后,华虹半导体将进一步提升其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双方的优势工艺平台将实现深度互补,共同构建覆盖更广泛应用场景、更齐全技术规格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这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体系。
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与核心技术的共享,双方在工艺优化、良率提升、器件结构创新等方面有望实现协同效应。这将加速技术创新迭代,共同提升在逻辑工艺和特色工艺领域的技术壁垒与核心竞争力。同时,上市公司将通过整合管控实现一体化管理,在内部管理、工艺平台、定制设计、供应链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的整合。这将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
此次并购案不仅将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还将为华虹半导体和华力微电子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