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爱旭股份BC电池:光伏“内卷”下的破局者?

   时间:2025-09-01 03:21:38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伏行业的风云变幻莫测,曾经风光一时的赛道似乎正步入新一轮的调整期。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纷纷退出,而头部企业则采取“价格战”策略以求生存,整个行业似乎陷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

然而,在这片看似黯淡的光伏领域中,BC电池技术的领军者爱旭股份却如同一股清流,率先实现了反转。在二季度,爱旭不仅成功扭亏为盈,毛利率回升至7.4%,而且订单饱满,甚至大胆决定通过定向增发扩大产能至60GW。

与其他仍在为生存挣扎的光伏企业不同,爱旭已经开始谋划未来的扩张之路。那么,爱旭究竟是如何打破这一僵局的呢?

光伏行业的“内卷”现象愈演愈烈。尽管表面上行业火热,但实际上早已产能过剩,竞争之激烈令人咋舌。据统计,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光伏全产业链的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超过780亿元,八成以上的企业面临盈利困境,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

价格战的不断升级,使得行业平均价格跌破0.65元/W,部分企业甚至将价格压低至0.62元/W,逼近成本线。这种背景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只能无奈退出,行业洗牌加速。

回顾历史,光伏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始终存在,大约每五年经历一次周期。从2001年无锡尚德的建立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美“双反”调查,让中国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直到政策端的支持,以及光伏平价上网的实现,行业才逐步进入高景气发展阶段。

但近年来,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然而,每一次行业的低谷期,往往也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这一次,BC电池凭借其高附加值和独特优势,成为了破局的关键。

BC电池通过全背交叉电极技术,消除了传统电池正面的栅线遮挡,提高了光吸收面积和转换效率,实现了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双重突破。目前,BC电池的量产效率已突破27%,逼近晶硅电池的物理极限。

爱旭股份正是凭借BC电池技术,打破了行业的“低价内卷”魔咒。其搭载BC电池的光伏组件,终端售价高于传统组件,为企业盈利开辟了新的道路。202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爱旭在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6862万元,毛利率达到7.4%,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除了盈利表现突出,爱旭还在技术、订单和海外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进一步研发出N型背接触ABC电池,拥有全面积受光、无栅线遮挡等核心技术优势。同时,爱旭联合多家行业伙伴发布《BC电池技术白皮书》,推动BC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凭借BC电池的高效产品优势,爱旭的订单排期已至2025年底,其中海外订单占比高达65%。在欧洲、澳洲等高端市场,爱旭的ABC组件售价显著高于普通组件,为项目带来了更高的发电量和更短的投资回报周期。

然而,尽管爱旭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了显著优势,但仍面临资金流的压力。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5.75%,账面资金紧张。为了抓住BC电池技术的市场红利,爱旭计划于2025年9月启动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BC电池产能扩建项目。

广东和浙江两大生产基地将重点布局高效BC电池生产线和电池与组件一体化生产,形成产业链协同优势。待扩产完成并顺利达产,爱旭的BC电池总产能将从当前规模突破至60GW,进一步巩固其在细分赛道的领先地位。

然而,爱旭仍需警惕潜在挑战。随着BC电池技术的优势凸显,更多同行加速推进研发与量产,技术竞争加剧。同时,海外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订单稳定性和利润水平造成冲击。

尽管爱旭股份在行业低谷中率先实现盈利,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但未来的路仍充满挑战。能否带领整个光伏产业摆脱“内卷”,跨越周期,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