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走低的利率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增强,保险资金如何应对这一新周期的挑战,成为了当前行业的核心议题。随着2025年中报季的落幕,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以及新华保险这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投资账本逐一揭晓。
从投资端观察,上半年这五家险企的投资资产均实现了较年初的增长。其中,权益类资产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险企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在低利率环境下,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承压,促使险企们积极挖掘多元资产,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尤其是高股息资产,这已成为上市险企资产配置策略的关键一环。
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一直是衡量其整体表现的重要标尺。截至6月末,五大上市险企的投资资产总和达到了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回暖为险企们提升投资收益创造了有利条件,多数险企披露的投资收益相关指标均较去年上半年实现了显著增长,但部分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却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1%,同比提升了一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3.29%;而中国太保的总投资收益率为2.3%,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尽管披露口径存在差异,但通过投资收益和投资收益率这两项指标,我们依然能够窥见险企们的整体投资表现。
在优化资产配置方面,尽管各家险企侧重点不同,但无一例外地加大了对权益投资的配置力度。例如,中国平安的股票投资占比已从去年的7.6%提升至10.5%;中国人寿的权益类金融资产上半年数额为1.4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565亿元,其中股票类资产增加了1190.54亿元。
展望未来投资环境,专家预测债市方面,低利率环境或将持续,利率债虽具备安全边际,但收益率承压。对于险企而言,需要通过精细化资产负债管理来应对收益要求与风险控制的双重挑战。而在股市方面,A股市场估值总体合理,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中国企业自发的“反内卷”已经开始,盈利空间正在修复,这有利于险企在权益投资领域获取更多机会。
在宏观利率下行、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长钱长投”的优势愈发凸显。险企巨头们纷纷将目光锁定在兼具稳健现金流与防御属性的高股息资产上,以期在资产端收益匹配与负债端久期管理中找到平衡。多家险企对今年资本市场的表现持乐观态度,表示将加大保险资金入市力度。
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以及中国人寿的高管们纷纷表示,当前环境下,将通过优化配置结构,在有效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获取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其中,高股息股票和成长性板块是险企投资布局的重点。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指出,中国平安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和高分红的价值股进行布局。而中国人寿则表示,将持续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在险企寻找高股息资产的过程中,“险企举牌险企”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中国平安先后举牌了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并坚持“三可”原则进行投资,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险企们还在持续加大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同时加大创新型优质资产的布局,包括ABS、公募REITs等,以期在固收端实现“稳”的基础上,向更高弹性的权益资产要收益。
中国人寿则将目光投向了境外市场,表示港股市场是公司权益投资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港股估值持续修复,涨幅领先全球主要权益指数。在美元信用下降、全球资金再平衡的背景下,港股在新经济、高股息等优质资产方面具备配置价值。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港股市场取得了良好收益,并计划下半年继续关注港股市场,持续开展投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