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D打印:工业消费并进,未来多领域增长空间何在?

   时间:2025-08-30 03:11:46 来源:淡雅花香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份深入探讨3D打印(增材制造)行业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全面剖析了3D打印行业的现状、市场布局、应用领域及其未来的巨大潜力。

3D打印技术,作为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累积材料来构建物体的先进制造技术,相较于传统制造方式,展现出极高的设计自由度、超过95%的材料利用率以及显著缩短的研发生产周期。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3D打印被细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类。工业级设备,价格通常在万元级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领域;而消费级设备,价格亲民,多在千元级别,常见于玩具模型制作、教育领域等。在工艺方面,3D打印涵盖了粉末床熔融、立体光固化等七大类别,能够适配聚合物、金属等多种材料。

追溯3D打印的发展历程,这项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范围,而在国内,虽然起步稍晚,但自2017年以来,得益于政策的积极推动,3D打印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成为早期研究的主力军。

从市场格局来看,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93.30亿美元,其中,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医疗器械是下游应用的前三大领域。而在中国,市场规模约为415.00亿元,以工业级应用为主,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和医疗器械占据前三的位置。预计至2027年,中国工业级3D打印市场规模将突破155亿元。同时,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突破,3D打印行业正逐步向消费级市场渗透,消费级设备的销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应用领域方面,3D打印技术的潜力尤为显著。在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突破了传统制造的诸多限制,成功应用于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2024年全球相关市场规模已达27.70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飙升至282.20亿美元。在医疗健康领域,3D打印技术能够制造植入物、手术器械等,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消费国,其市场潜力巨大。在汽车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覆盖了设计、零部件开发等多个场景,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33.60亿美元,轻量化需求进一步推动了3D打印技术的渗透。在消费电子领域,钛合金与3D打印的结合成为新趋势,助力产品实现轻量化。而在机器人领域,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零部件的柔性生产,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5亿美元,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将加速3D打印技术的渗透。

综合来看,3D打印行业在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下,其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在工业级和消费级市场的双轮驱动下,3D打印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极为广阔,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