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卤味行业的三大巨头——煌上煌、周黑鸭和绝味食品,相继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揭示了这三家公司在卤味市场的最新表现。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这三大卤味品牌的销售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合计少卖了9.66亿元。其中,煌上煌的营业收入为9.84亿元,同比下降7.19%。尤其是酱卤肉制品的收入,下滑幅度达到了11.65%,米制品的收入也略有下降,降幅为1.36%。
煌上煌方面解释称,上半年消费场景的变化对业绩产生了影响,老店的酱卤肉制品收入持续下降。同时,公司门店的拓展速度未达预期,门店数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直接导致了营业收入的不理想。数据显示,煌上煌上半年共售出1.02万吨酱卤肉制品,同比下滑15.69%,库存量却同比增长了27.20%。截至6月30日,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务的专卖店总数已从2024年底的3660家减少至2898家。
周黑鸭的业绩同样受到门店收缩的影响。上半年,周黑鸭实现收入12.22亿元,同比下滑2.9%。鸭及鸭副产品的收入为9.88亿元,略有下滑,而卤制蔬菜等其他产品的收入下滑幅度更大,达到了10.41%。销量方面,周黑鸭上半年总销量为1.44万吨,同比下滑1.61%,客单价也由上年同期的55.57元降至53.56元。尽管如此,周黑鸭表示,通过优化关闭低效门店和提升单店运营效能,整体收入的降幅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上半年末,周黑鸭的门店总数减少至2864家。
绝味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28.20亿元,同比下滑15.57%,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销量下降。鲜活类产品的收入为21.12亿元,同比下滑19.15%,其中禽类制品的收入下滑幅度最大,达到了20.79%。绝味食品未在半年报中披露最新的门店数量,但提到公司上半年加强了渠道协同,提升了运营韧性。
尽管营收下滑,但煌上煌和周黑鸭的净利润却实现了显著增长。两家公司上半年合计多赚了9133.17万元。煌上煌实现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这主要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低位运行。煌上煌在行情低位时加大了采购力度,逐步拉低了部分主要原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使得生产成本逐步回落,酱卤肉制品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周黑鸭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28%。这得益于供应链端的降本增效、敏捷响应与品质提升策略。通过深度市场分析与供应商结构优化,周黑鸭精准把握采购窗口期锁定了成本优势,并持续推动全链路自动化升级,有效降低了吨均成本。
与周黑鸭和煌上煌不同,绝味食品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0.71%,至1.75亿元。绝味食品未在半年报中直接披露净利下滑的原因以及毛利率情况。从营业成本来看,绝味食品上半年的营业成本同比下滑15.13%,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也分别同比下滑5.20%和22.33%。
针对原材料降价是否会导致终端产品降价的问题,周黑鸭创始人、董事长周富裕在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对消费端没有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定价不会简单随之涨跌。周富裕强调,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是公司未来的重点。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这三大卤味品牌上半年都在积极探索更多的消费场景和销售渠道。绝味食品通过探索细分的消费场景需求变化,尝试解构不同消费场景的核心诉求,并结合不同消费群体的特征制定区域策略。煌上煌则通过品牌营销、新品研发和终端门店赋能等方面的持续发力,不断拓宽新兴消费场景。周黑鸭则突破了传统消费半径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引流,并拓展了夜宵时段等。
在市值方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煌上煌的总市值从年初的47.51亿元增至52.59亿元;绝味食品的总市值则从101.92亿元降至92.42亿元;周黑鸭的总市值由年初的39.69亿港元增至54.21亿港元。截至8月28日收盘,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70.44亿元、98.96亿元和52.2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