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充电宝的安全事件在厦门航空MF8086航班上发生,引发了广泛关注。据了解,该航班原计划从大连飞往南京,在地面登机阶段,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冒烟。
事件发生后,机组人员迅速采取行动,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在极短的时间内确保了现场的安全可控。得益于机组人员的专业应对,该事件并未对飞机造成任何损伤,也未影响后续航班的正常运行。航班在经历短暂延误后,于当天上午10时17分顺利起飞,并于11时41分安全抵达南京。
厦门航空随后发布情况通报,详细说明了事件经过及处理结果,并提醒广大旅客注意充电宝的安全使用。通报指出,旅客在乘机出行时,应确保所携带的充电宝符合“3C认证”等相关要求,并避免在登机前使用设备,以防止因过热而引发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现场图片。图片显示,飞机客舱内疑似有白烟飘起,不少乘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场面一度紧张。这些图片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针对此次事件,央视新闻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指出,飞机客舱属于增压环境,在起降过程中,客舱压力会发生变化。而锂作为充电宝中的关键材料,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气压不稳定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发热、压力增加,甚至导致破裂和自燃,从而严重危害飞行安全。因此,在飞行过程中,旅客应严格遵守规定,不得使用充电宝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
今年6月28日起,民航局全面实施了充电宝新规。新规明确规定,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保障航空安全,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此次厦门航空MF8086航班充电宝冒烟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航空安全无小事,每一位旅客都应严格遵守航空公司的规定和要求,共同维护飞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