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场迎来了一波中小银行调整存款利率的浪潮。多家机构纷纷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幅度普遍在10至20个基点之间。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等地方银行,特别针对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
与此同时,吉林龙潭华益村镇银行及山东省高密惠民村镇银行等也加入了降息行列,它们对多个期限的存款产品利率进行了下调,调整幅度同样集中在10至20个基点。
回溯至5月2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已率先集体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此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等也相继跟进。此次调整标志着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首次对人民币存款利率进行下调,同时也是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七次主动降息。
当前,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相比一季度末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面对这一形势,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提出,中小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发挥自身优势,走“小而美”、“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他建议中小银行应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聚焦特定行业和客群,通过优化利率定价机制、灵活调整风险权重等手段,实施具有鲜明区域和行业特色的差异化经营。
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以及居民预期的改善,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存款利率仍面临下行趋势,居民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需结合自身投资经验、能力和风险偏好,以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