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深度分销遇挑战,百万经销商何去何从?

   时间:2025-08-28 22:01:28 来源:中童观察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市场营销的广阔舞台上,“深度分销”这一策略曾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引领快消品行业步入黄金时代。通过“地毯式铺货”,商品遍布大小超市与流通网点,创造了一段连续二十年高速增长的传奇。

然而,时过境迁,2024年的数据揭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大幅放缓至3.5%,店铺关闭率攀升至25%,传统深度分销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快消品行业的缩量时代自2013年便已悄然开启。起初,尽管行业总量收缩,但头部企业凭借强大实力仍能维持增长。然而,步入2024年,即便是这些行业巨头也陷入了增长困境,无论采取何种策略,市场似乎都已失去了增长的活力。强行向渠道压货,只会加速渠道的崩溃。

在此背景下,深度分销模式开始受到质疑,部分企业决策者甚至认为,是时候与这一传统模式说再见了。

尽管深度分销已深深植根于众多营销人的心中,成为了一种习惯,但面对现实的挑战,我们真的需要与它彻底诀别吗?

深度分销诞生于增量时代,其核心在于全市场渗透,无论是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还是县域乡镇的夫妻老婆店,都是其目标市场。然而,随着市场进入缩量时代,真实需求并未消失,只是从总量增长转变为结构优化。这种趋势已持续十年之久,且似乎不可逆转。生活水平的提升催生了增量时代,而缩量时代则源于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分化、分层、分级,这使得深度分销在执行中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回顾深度分销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从“跑出来的销量”到“铺出来的销量”,再到“买出来的销量”,直至“压出来的销量”的四个阶段。如今,这些传统手段已逐渐失效,新的方向呼之欲出:创造新增长,探索缩量时代的增长路径;提升渠道效率,通过节省成本、去除中间环节来提升效益。

但这些探索并非对深度分销的否定,而是对其的优化与升级。

深度分销之所以在中国盛行,其根源在于解决门店的供应链问题。中国的代理商格局以县为经销商主体,经销商规模普遍偏小,且门店高度分散。大型商超具备强大的采购与营销能力,无需厂家或经销商过多赋能。然而,全国约680万家夫妻老婆店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它们需要经销商赋能,但多数经销商又缺乏这一能力。因此,品牌或厂家不得不亲自下场,进行深度分销。

面对这一商业生态,深度分销不仅不能放弃,还需进一步进化。进化的方向在于与互联网结合,形成高效深度分销;同时,通过社群、直播、云店等直达C端,形成BC一体化。

近年来,在快消品领域取得成功的国内企业,大多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向流通领域渗透延伸,自主进行市场运作和管理。然而,随着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以及渠道规模扩大,深度分销模式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高昂的销售费用、营销组织效率低下以及庞大的营销人员规模,都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厂商均衡分工模式逐渐崭露头角。该模式慎重把握直供宽度,与零售巨头进行直供交易,同时由经销商覆盖和管理大量零售商和网点。厂家业务人员仍对主要零售终端进行有效管理和服务。该模式还注重培育渠道伙伴、打造专业化且精简的团队以及保持市场操作模式的灵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厂商均衡分工模式并非对深度分销的超越,而是其进化的一种表现。它更多地利用了社会资源,达到了与深度分销相似的效果。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能力限制无法实施深度分销,这一模式成为了次优选择。然而,对于外资产品力强的品牌而言,厂商均衡分工模式或许更为适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