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被誉为“速冻食品第一股”,近期公布了其“A+H”股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报告显示,安井食品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76.04亿元的营收,同比微增0.80%。然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6.76亿元,同比下降了15.79%;扣非净利润更是降至6.03亿元,同比下滑21.85%。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的现金流大幅减少132%,至-1.63亿元。
这是自2017年安井食品上市以来,其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对此,餐饮分析师汪洪栋指出,安井食品上半年的业绩下滑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行业层面看,速冻食品行业的整体增速正在放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以争夺市场份额,这无疑对利润空间造成了挤压。原材料价格和员工工资的上涨,也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餐饮行业需求的疲软也对上游供应商如安井食品的业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安井食品自成立之初,便以速冻调制食品为主打,特别是火锅料市场,如鱼丸、虾丸等,一度成为其品牌特色。然而,随着速冻火锅食材市场的不断扩容,安井食品的“老本行”却开始面临挑战。半年报显示,其速冻调制食品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94%,减少了7435.87万元。与此同时,速冻米面制品和农副产品的营收也自2024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尽管传统业务面临挑战,但预制菜产品却成为了安井食品上半年的一大亮点。报告期内,预制菜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4.16亿元,同比增加9.40%,成为五大品类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类。预制菜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餐饮业的连锁化趋势以及市场对于食材标准化、稳定性的高要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在2024年的增幅已经有所放缓,从2023年的29.84%降至10.76%,盈利能力也有所减弱。
面对业绩的下滑,安井食品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口。在渠道方面,公司近年来开始全面拥抱新零售,并加大了对电商渠道的投入。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井食品的新零售及电商渠道营收超过了商超渠道,实现了5.83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92%。然而,商超渠道和经销商渠道的收入却有所下滑。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安井食品在积极推动渠道下沉的同时,也在加强与商超定制化产品的合作。公司与沃尔玛、麦德龙等多家传统商超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渠道在定制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希望通过规模化销量突破形成成本优势。
对于安井食品未来的发展,汪洪栋建议,公司应继续专注于预制菜的发展,注重打造大单品,并聚焦高毛利的产品,降低对低毛利产品的依赖性。在预制菜的开发方面,应注重B端和C端的场景延伸。同时,在渠道方面,可加强对电商和即时零售的关注,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截至报告发布日,安井食品的股价报收于76.08元/股,跌幅1.27%,市值约为254亿元。面对业绩的下滑和市场的变化,安井食品能否成功转型并找到新的增长点,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