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界被高盛发布的一份深度报告所震撼,该报告对中国资产表达了极度乐观的态度,并断言A股市场的当前涨势远未触及终点,尤其对小盘股的前景寄予厚望。
报告中,高盛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数据点:在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组合中,仅有22%的资金投向了股票或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这意味着,高达近80%的资产仍集中于存款、理财产品及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权益类资产的配置空间仍然广阔。
高盛进一步估算,未来有潜力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可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如果这些资金逐步转移至股市,将成为股市最为坚实的支撑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估算尚未将外资和机构资金的加仓潜力纳入考量。
从全球投资趋势来看,7月份的数据显示,全球主动型共同基金对中国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6.4%,尽管这一比例与历史高位仍有差距,但预示着未来增配空间巨大。被动型基金方面,据摩根士丹利统计,今年前7个月,外资被动基金流入A股的资金量已达110亿美元,远超去年全年70亿美元的总量。
这些数据无疑打破了“外资撤离”的谣言,实际上,外资正以实际行动默默布局中国股市。高盛的报告还指出,A股已成为外资净买入最多的市场,买入倍数高达1.1倍,且市场上涨的“健康度”极高。
具体而言,约90%的沪深市场成份股股价位于50日均线之上,同时,约10%的上证成份股创下了52周新高。这表明A股市场的上涨并非仅由少数权重股拉动,而是行情广度在持续扩大,市场信心不断增强,赚钱效应正逐步渗透到更多板块。
在这一轮行情中,小盘股的表现尤为抢眼。以中证1000和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微盘指数,显著超越了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的表现,增强型ETF产品更是备受资金追捧。
例如,1000ETF增强(159680)不仅在年内规模增加了近5亿元,而且持续获得资金加持,最近1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约1.2亿元。作为指数基金与强化策略的完美结合,该产品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力求获取超额收益,加之ETF本身交易灵活、费用低廉,成为了精明投资者的首选。
然而,高盛也提醒投资者,当前行情主要由散户资金驱动,机构和大资金尚未完全发力。这一观察意味着,市场仍有巨大的上升潜力等待释放。
在乐观情绪弥漫的同时,投资者也应保持策略性冷静。历史证明,市场波动是常态,但在资金、政策和情绪的共同推动下,A股市场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投资者是选择提前布局,还是因犹豫而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