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蒙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股上市公司智动力领投,高轼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的深化、团队的扩展以及生态布局的落地。
蒙通智能,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创新企业,专注于“AI+AR眼镜”为核心的软硬件AI终端产品的自主研发,同时致力于构建以“空间AIOS系统”为计算中心的生态系统,旨在打造空间智能时代的AI智能体。公司的创始人张冒磊,曾是金立手机的核心创始成员及研发负责人,拥有丰富的消费电子行业经验,能够快速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
蒙通智能的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金立、OPPO、VIVO、阿里、日立、MTK、创维等头部企业的精英,他们拥有手机产业、移动互联网以及AI领域的复合背景,形成了硬件研发、软件系统、AI算法三方面的强大耦合能力。
在全球科技产业正经历AI大模型驱动变革的背景下,AI与AR技术的融合正在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新,智能终端形态正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跃迁。据IDC、WellsennXR等机构的预测,全球AR/AI眼镜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8年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而到2030年,空间智能交互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级别。
尽管市场上已有meta、小米等头部厂商初步培育了智能眼镜市场,但用户群体仍以尝鲜者为主,市场教育尚未完成。蒙通智能的创始人张冒磊认为,目前AR/AI眼镜领域距离“iPhone时刻”的到来还为时尚早,若以自动驾驶为例,当前行业可能还处于L2阶段,产品更多体现辅助价值。
张冒磊进一步指出,2025-2028年将是定义下一代AI入口的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与智能手机产业格局确立期具有高度相似性。蒙通智能选择以AI+AR眼镜为核心切入点,采取“量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构建起包括空间智能终端、空间计算终端、AI算力中心在内的三大AI生态产品矩阵,覆盖终端设备、交互系统与场景应用的多元生态布局。
在2023年,蒙通智能发布了全球首款最大视场角(FOV)第三代AR眼镜,这款可量产的0.71英寸 Micro-OLED全能轻薄型AR智能眼镜,通过创新的光学架构,解决了AR眼镜在显示效果与佩戴舒适性之间的传统矛盾,并成功获得了传音、软银等头部企业的订单,已实现量产交付。
蒙通智能还计划在下半年推出可量产的行业“质价比”方案AI眼镜,以及新款AI+AR消漏光光波导“AIR眼镜”。这款新眼镜不仅保持了超轻的机身重量,还采用了独特的抗杂散光技术,有效减少了漏光率,解决了AR眼镜在强光环境下可视性差的问题,拓宽了在日常通勤、室内办公、户外活动等场景的应用范围。
据悉,仅2025年上半年,蒙通智能的营收较2024年全年预计实现了300%的增长。公司正与软银、传音、AOC、荣耀、汉王等全球头部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在2026年进入规模量产与批量交付阶段。同时,蒙通智能还在加快翻译、运动等垂类场景与细分领域的全球化AI品牌探索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