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南沙群岛再现“美人鱼”儒艮,生态恢复显成效!

   时间:2025-08-22 12:00:2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一场关于海洋生态的惊喜发现正悄然展开。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透露,自2025年7月中旬起,永暑礁的环保监测团队与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近岸海域频繁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身影。

儒艮,这一海牛目儒艮科的唯一现存代表,因其雌性怀抱幼崽哺乳的独特姿态,被赋予了“美人鱼”的浪漫称号。作为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儒艮主要栖息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水域,却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其体长可达3米,以海草为食,对维护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自2008年在海南省东方市发现死亡儒艮后,中国大陆再未有目击记录,直至2022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惊喜出现在7月8日,永暑礁环保部门的巡视人员首次在西南海域发现了一只浮于水面换气的“大鱼”。随后的近一个月内,科研人员持续观测到这只儒艮在该海域的活动。特别是在8月2日至3日,巡视人员与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目击并记录了儒艮的活动影像。经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专家的鉴定,这正是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儒艮。8月11日,来自南海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等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再次共同目击了儒艮在海面的活动,这是近半年来在永暑礁首次发现极度濒危物种儒艮的持续活动踪迹。

值得注意的是,儒艮通常喜欢成群活动,但此次发现的儒艮却单独“流浪”至此,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监测研究。然而,这一发现无疑填补了永暑礁海域的物种分布空白,也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有科学影像佐证的儒艮活体记录。

南海海洋所的宋星宇研究员指出,儒艮的出现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此前,永暑礁海域已相继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和绿海龟等活动踪迹。这三类物种的发现,不仅凸显了永暑礁岛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也证明了我国在南沙岛礁生态岛礁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永暑礁形成的珊瑚礁、浅海海草床、沙滩产卵场等丰富生境,为海洋生物的栖息与繁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是南海岛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育的重要体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