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长安街地标百盛退场,老百货转型之路何在?

   时间:2025-08-21 10:11:45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百盛商业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中工美)的长期合作关系近日正式宣告结束。百盛集团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提前终止与中工美之间涉及多个楼层和区域的租赁合同,总面积达到约1.724万平方米,合同终止日期定于明年1月1日。

这一决定意味着位于北京复兴门的百盛购物中心将在今年年底关闭。记者近日走访该购物中心发现,商场内顾客稀少,部分餐厅在午餐时段稍显热闹,而二至四层的服装门店已纷纷开始打折促销,折扣力度颇大,甚至有儿童商户透露,打折是为了撤柜做准备。

尽管百盛商业并未明确说明解约的具体原因,但从其近年来的财报数据中不难看出端倪。自2020年至2024年,百盛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呈现波动下滑趋势,仅在2023年有所增长。面对业绩压力,控制运营成本、调整业务布局成为百盛商业的当务之急。此次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或许正是其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产配置的举措之一。

回顾历史,百盛集团与中工美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93年,双方合资成立了北京百盛公司。多年来,双方在商业运营上紧密协作,共同见证了复兴门百盛购物中心的辉煌岁月。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百货商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百盛商业也未能幸免。

事实上,北京的老百货商场近年来纷纷踏上转型之路,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从中工美大厦即将启动的改造工程来看,未来这里将围绕“文化空间革新、资产价值重构、IP生态进化”三大方向进行调整,致力于打造成为“长安街上会呼吸的文化地标”。这一举措不仅预示着中工美大厦将迎来新生,也反映出城市更新进程正迈向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

业内专家指出,在“云消费”时代,传统百货商场的生存基础已被颠覆。消费者有了更多便捷的选择,传统百货的价值被削弱,导致其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百货业必须转变经营模式,从“坪效导向”和“品牌导向”转变为“消费体验导向”,通过提供新奇有趣的体验、高品质的文化认同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对于中工美大厦的改造,专家建议应以“文化+”为核心,重新定义其商业价值。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改造案例,将其打造成一个融合艺术、时尚、品牌的“文化+”综合体,通过举办艺术展、时尚发布会等活动,吸引更多追求品质的年轻消费群体。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工美大厦的商业价值,也将为城市更新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深入,百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城市面貌变化的重要体现。未来,更多老百货商场将踏上转型之路,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良性互动,将成为百货业和城市更新领域共同面临的课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