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剃须刀评测视频引发的风波,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涉及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该品牌前员工潘坚之间的激烈争执。这场争执不仅揭露了双方之间的个人恩怨,还牵涉到商业道德、产品评测公正性以及高额分手费等敏感话题。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则剃须刀评测视频。知名测评博主@楼斌Robin在视频中对比了徕芬与飞科两款剃须刀的性能,结果引发徕芬CEO叶洪新的不满。叶洪新在微博上转发该视频,并质疑评测的客观性,暗示评测机构存在收费操纵行为。随后,他将矛头直接指向博主的哥哥、徕芬前员工潘坚,指责其“收钱办事没良心”。
潘坚迅速作出回应,双方争执升级。叶洪新指控潘坚在离职时收取了高额分手费,但仍通过评测机构抹黑徕芬产品获利。潘坚则反驳称,自己按最初约定的股权支付分手费,实际价值过亿,并指责叶洪新用部分事实误导公众,将商业纠纷上升为人身攻击。
在这场争执中,双方还提到了一笔50万元的商单合作。叶洪新指控潘坚勾结内部员工,将0成本的内容合作虚报至50万元并收款。潘坚则回应称,该合作本身是免费,但包含中间人费用,且在企业认可后才推进。
针对这些争议,徕芬官方也发表了回应。他们表示,潘坚的股权协议存在生效条件,其离职的核心原因是工作成果未达到生效条款。尽管如此,叶洪新还是以500万元作为分手费,希望双方能够体面地结束合作关系。对于50万元的商单合作,徕芬表示已掌握相关人员录音证据,将视情况公开。
这场争执的背后,折射出小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徕芬与飞科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在产品线上已形成全方位竞争。在核心技术同质化、跨品类运营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产品力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然而,这场由评测视频引发的风波,无疑给徕芬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评测机构的公正性在这场争执中也受到了质疑。作为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评测机构的公正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加强评测机构的监管,确保评测结果的客观性,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