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90后寒门才子王永锟:如何用机器人帮小米汽车解决交付难题?

   时间:2025-08-16 18:26:26 来源:最华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汽车的火爆销售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连锁反应,尤其是对其供应商斯坦德机器人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小米YU7车型的订单量激增,交付压力也随之而来,据雷军透露,尽管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但仍有24万份新订单亟待完成,预计最早要到明年2月才能全部交付。

面对如此庞大的订单量,小米汽车工厂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产能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斯坦德机器人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两班倒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小米的亦庄超级工厂,斯坦德机器人排成一列,将空气悬架精准送往总装线,确保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每小时可生产40台整车。

斯坦德研发的中国首条100%部署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总装生产线,正是这场产能革命的核心。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斯坦德CEO王永锟不懈的努力与坚持。王永锟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他曾接受过慈善学校的资助,才得以完成高中和大学的学业。创业九年间,他历经磨难,多次在马路边痛哭,甚至遭遇创始人中途离场,将公司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上。

然而,正是这些苦难铸就了王永锟坚韧不拔的性格。如今,34岁的他不仅成为《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之一,更带领斯坦德机器人走进华为、富士康、蔚来等大厂,为制造业服务超过2000万小时。斯坦德生产的6000多台机器人,正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坚力量。

王永锟的创业故事始于黑龙江中俄边界的一个小城市。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他初中毕业后险些辍学,好在得到了国华纪念中学的资助,才得以继续求学之路。从黑龙江到佛山,三千里的距离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点燃了他对机器人的热爱。高考后,他毅然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并在大四时踏上了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赛场,夺得了中国赛区唯一一个特等奖。

硕士毕业后,王永锟放弃了英特尔、大疆等名企的offer,与哈工大博士校友共同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创业初期,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供应链不畅等重重困难。但王永锟凭借对技术的坚定信念,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最终在深圳找到了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并迅速改进了一套机器人操作系统,相当于为机器人行业打造了一个“安卓系统”。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王永锟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2017年底,由于现金流失控,CEO因抑郁症退出公司,王永锟被迫接过CEO的重任。他果断裁员、精简团队,将公司搬到工厂内办公,带领团队在机器人产品的稳定性和高精度上持续发力。同时,他亲自负责销售工作,不断奔波于各大投资机构之间,终于在资金枯竭前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

此后,斯坦德机器人开始步入正轨,不仅在3C行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还成功进军半导体、新能源锂电等高端制造领域。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级智能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斯坦德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洞察力,成功获得了小米汽车等大厂的订单,并获得了小米投资的C轮融资。

如今,斯坦德已成为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能力的公司之一,其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和新一代协同系统RoboVerse的推出,更是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新的步伐。王永锟深知,个人的价值在于与组织共振,企业的长存取决于与行业共进。他始终坚信,只有紧跟国家政策,发挥集体力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