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啤酒上半年业绩微降,渠道调整与新品推动策略显现
近期,重庆啤酒(股票代码:600132.SH)发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尽管啤酒销量实现了0.95%的小幅增长,达到180.08万千升,但营业收入为88.39亿元,同比微降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5亿元,同比下滑4.03%。
分季度观察,第一季度受益于春节消费旺季的拉动,重庆啤酒的营收和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进入传统的啤酒消费旺季——第二季度,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却分别同比下滑1.84%和12.7%,这一表现拖累了上半年的整体业绩。
针对上半年的业绩情况,重庆啤酒于8月15日举行了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就新品上市、非现饮渠道布局以及“大城市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面对酒水行业边界逐渐模糊的趋势,重庆啤酒在今年上半年加大了新品推出的力度,不仅推出了乌苏大红袍精酿1L装、龙井绿茶茶啤精酿1L装等啤酒新品,还跨界进入了无酒精饮料市场,推出了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电持能量饮料等产品。公司财务副总裁陈伟豪表示,这些新品在新疆、重庆等地区的市场表现稳定,并正在逐步扩大铺货范围。
在跨界布局方面,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企业跨界做啤酒主要是为了拓展年轻消费群体和即饮场景,而啤酒企业则希望通过多元化布局来应对消费见顶的压力,降低季节性波动风险,并迎合健康化的消费趋势。重庆啤酒推出的电持能量饮料,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旨在开拓传统啤酒饮用场景外的增量市场。
尽管重庆啤酒在上半年推出了多款新品,但在高端化方面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档产品(价格为8元及以上)的营收几乎零增长,主流产品(价格为4-8元)的营收同比下滑0.92%。与此同时,公司南区市场上半年收入也下滑了1.47%,达到24.79亿元。
对于高端化动力不足的问题,陈伟豪将其归因于外部环境影响导致的现饮渠道表现疲弱。他指出,公司在非现饮渠道的罐化率有显著提升,其中乌苏、1664、嘉士伯等产品的罐化率保持双位数增长。未来,公司将继续发力非现饮渠道,不断提高罐化率,以加速高端化渗透。
在南区市场业绩承压的背景下,重庆啤酒宣布将向嘉士伯啤酒(佛山)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以满足其经营发展需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据了解,位于佛山三水的工厂于去年8月正式投产,有效解决了华南区域的产能不足问题,并将供货时间缩短了80%。
对于即时零售等新兴渠道带来的乱价现象,陈伟豪表示,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即时零售作战单元”,通过与平台协商、提供差异化产品或联名合作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强调,即时零售是公司重要的渠道之一,公司将通过多产品组合、全国化供应链布局等措施,持续推动其成长。
整体来看,重庆啤酒在上半年面临了现饮渠道疲弱、高端化动力不足等挑战,但通过推出新品、发力非现饮渠道以及增资佛山公司等措施,公司正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