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31个省份相继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表现报告,其中21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越了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东部地区继续在经济总量上保持领先,同时,几个经济大省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对于上半年经济大省的表现,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给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广东和江苏继续领跑,山东和浙江紧随其后,这些经济大省不仅在规模上占据优势,在增速上也走在全国前列。这显示了经济规模效应正在显现,强者愈强的趋势愈加明显。
盘和林指出,上半年经济大省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外贸表现出色,成为部分省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例如,湖北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8.4%,带动GDP同比增长6.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次,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如江苏省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高速增长,为经济增添了强劲动力。最后,消费复苏势头强劲,特别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新能源车市场的推动下,耐用消费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大省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盘和林表示,一方面,由于经济大省规模大、总量大,其对整体宏观经济的贡献也更为显著。另一方面,经济大省还具备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如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充足的人才储备,这使得这些省份在相同的投入下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经济大省还发挥着引领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
面对下半年依然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经济大省如何继续发挥“挑大梁”的作用,保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盘和林认为,重点在于稳外贸、强内需和促创新。稳外贸方面,要拓展多元市场,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强内需方面,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民生投入等方式增强消费能力;促创新方面,要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期,各地在上半年统计数据发布后纷纷召开会议,围绕产业升级、消费提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部署。在“大体量”的基础上实现“大增长”并非易事,经济大省要发挥“火车头”作用,还需挖掘新的增长点。盘和林建议,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重点实施传统产业的AI+转型和绿色生态化转型;在消费业态方面,要扩容服务消费,特别是养老、家政、文旅等民生相关服务业,并通过科技创新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在区域协同和制度创新方面,要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区域协同,形成有序的区域性企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