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A股市场的交易中,两大关键指标——成交额与两融余额,纷纷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且这一景象已连续两日上演,具体日期为8月13日与14日。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市场的高涨热情,也标志着A股市场生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回顾历史数据,A股市场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的日子并不多见,总计仅有28次,且主要集中于三个特定时期:2015年的5月至6月、2024年的9月至12月,以及2025年的2月和8月。而两融余额与成交额同时突破2万亿的情况则更为罕见,历史上仅有7次,其中前5次均发生在2015年的杠杆牛市期间。因此,此次连续两日的“双2万亿”成就,不仅是近十年来的首次,更是市场成熟与理性的重要体现。
对比不同时期的“双2万亿”现象,可以发现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的“双2万亿”主要由高杠杆资金推动,市场波动较大,投机氛围浓厚。而到了2025年,这一景象则更多地受益于“基本面改善+流动性宽松”的双重驱动,杠杆资金的使用也更为理性和稳健。
从资金层面来看,居民储蓄的加速转移和外资的持续流入,成为了支撑此次“双2万亿”现象的重要力量。据统计,7月份全球多头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达27亿美元,同期中国股市净流入资金超过60亿美元。在国内,7月份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A股新开户数也达到了196万户,同比增长71%。这些数据均表明,居民储蓄正在加速向权益市场迁移,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A股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不仅吸引了国内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也引发了外资的广泛关注。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的报告显示,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5年相比,当前A股市场的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例更为合理,杠杆资金运用也更为规范。这不仅降低了市场的波动风险,也提升了市场的整体稳定性。同时,随着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逐步改善和产业链复苏数据的不断增多,业绩驱动将成为未来行情延续的核心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存款与理财产品的集中到期高峰的到来,以及外资配置比例的提升和长线资金的加速入市,A股市场的流动性将得到进一步支撑。这将为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