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外资控股下的华泰保险:寿险困境与资管狂飙的双重挑战

   时间:2025-08-14 23:12:21 来源:阿尔法工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华泰保险集团在2024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其资产管理业务的强劲支撑。在外资控股与业绩对赌的双重挑战下,华泰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25年7月,华泰保险旗下的华泰人寿宣布,“安达系”高管牛增亮正式出任公司总经理。与此同时,安达人寿区域总裁郑少玮将负责推动华泰人寿与母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旨在强化外资经验与本土实践的融合机制。牛增亮曾在平安人寿、AIG及百年人寿等多家机构任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自2018年加入安达人寿后,他在产品开发、定价及精算评估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专业背景。在华泰,他从总精算师迅速晋升为副总经理,并最终成为总经理,这一过程仅用了九个月。业内专家指出,牛增亮的“数据导向”管理风格与外资控股股东安达保险的风控文化高度一致。

早在2023年,安达保险集团就已将华泰保险的持股比例提升至85%以上,使华泰成为国内首家由中资转为外资控股的保险集团。截至2025年,安达对华泰保险集团的持股比例已达87%,对华泰人寿的持股比例更是超过了99%。安达作为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保险集团,其国际治理经验和稳健经营理念有望为华泰带来深刻的管理变革。

然而,就在高层调整前夕,华泰资管业务遭遇了一起震动行业的合规事件。年初,华泰资管投资经理刘建义因“老鼠仓”交易被市场禁入十年。该案涉及金额巨大,不仅暴露了风控体系的漏洞,也为外资接管后的治理结构带来了新的考验。华泰保险的利润增长日益依赖于资管板块,但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

华泰保险在成立初期与新华、泰康齐名,但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近年来,华泰人寿在保费增长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表现乏力,持续亏损成为常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华泰保险集团将盈利重心转向了资管板块。2024年,华泰人寿虽然实现了0.92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资管业务的“反哺”。同年,华泰人寿的投资收益高达21.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华泰资管在管理寿险自有资金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三方业务。其管理规模从2021年的5100多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9000多亿元,其中第三方业务占比超过9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华泰凭借早期牌照布局和市场化基因,吸引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型企业年金计划等机构客户。然而,这种对资管业务的过度依赖也加剧了华泰的结构性矛盾。

为了扩大规模,华泰不得不面对权益资产的高波动性。特别是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权益市场剧烈波动,华泰人寿也面临着利差损压力。虽然2024年其综合投资收益率有所回升,但中证鹏元资信在评级报告中仍警示需持续关注其盈利水平和稳定性。

2025年是安达控股华泰后的业绩对赌第一年。外资股东在注重合规、风控和透明度的同时,也对业绩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华泰资管提出了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其中权益类资产占比约20%。然而,在监管政策收紧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华泰资管面临着转型与冲刺的双重挑战。

华泰在非标资产配置比例上升和潜在信用风险累积方面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为了符合外资股东和监管要求,华泰已开始压缩非标投资比例。然而,在保持风控水平的同时实现规模增长仍是一大难题。同时,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外资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外资薪酬不受限薪影响,这为华泰从公募和险资市场吸引更多人才、实现规模增长带来了一定优势。对于华泰保险集团而言,2025年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在寿险业务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稳住资管端的收益曲线,能否在外资与本土治理逻辑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以及能否在监管趋紧和市场不确定性中平衡扩张与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