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铀矿市场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铀业”)近期更新了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材料,吸引了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中国铀业在2024年实现了显著增长,其收入达到了172.79亿元,同比增长16.74%;归母净利润为14.58亿元,同比增长15.58%。这一业绩的提升,背后是全球范围内对铀矿资源的加速布局。
由于电力需求的激增,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核电站的建设。这一趋势进一步推动了对核心原材料——天然铀的需求。然而,中国的天然铀产量有限,全球大部分铀矿资源集中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纳米比亚等国家,这为中国铀业等企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此次IPO,中国铀业计划募资41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的资金将用于新疆等地的铀矿开采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产能,保障供应。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经营天然铀采冶业务的企业,中国铀业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持有境内外19宗采矿权,其中境内的主要分布在新疆、广西和内蒙古。
面对全球铀矿资源的紧张局势,中国铀业正积极寻求扩大产能的途径。一方面,公司计划深入推进在非洲、中亚等铀资源富集区的开发,以布局国际天然铀资源。另一方面,中国铀业也在加大对国内矿山的开采力度,通过IPO募资用于多个铀矿开采项目的建设。
从全球范围来看,天然铀的产量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和纳米比亚是全球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比重近7成。这些国家的铀矿公司,如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哈原工)、Cameco Corporation(卡梅科)和欧安诺(Orano SA),对全球天然铀市场价格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中国铀业的主要供应商。
然而,巨头限产、资源衰减等问题正在进一步加剧全球铀矿的紧张度。哈原工已宣布下调2025年的生产目标,而全球十大铀矿中不少已运营数十年,品位下滑导致开采成本上升。例如,中国铀业在2018年收购的纳米比亚罗辛铀矿,预计将于2036年开采完毕。
在全球铀矿市场供需矛盾加剧的背景下,铀的价格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从2020年的30美元/磅涨至2025年5月的85美元/磅,部分公司已上调铀的销售价格。然而,由于中国铀业主要收入源自关联方中核系公司,且双方签署了长期贸易协定,其价格调整相对滞后于市场价格波动。
尽管如此,中国铀业仍凭借其在国内专营的地位,有望在未来实现业绩的稳定增长。随着全球对天然铀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供应紧张的加剧,中国铀业通过扩大产能和布局国际资源,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铀矿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