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后的城市漫步中,不少市民发出感慨,街道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与活力。店铺更迭频繁,曾经熟悉的小餐馆也贴上了转让的标签,这样的景象让人不禁将矛头指向了外卖和电商,认为它们“绑架”了消费者的脚步,让实体店门可罗雀。
然而,这样的观点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而非理性分析。小区杂货铺的王姐一语道破天机:“疫情期间,多亏了外卖小哥帮忙送货,不然我的店早就撑不过来了。”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取消外卖电商就能拯救实体店”的幻想。
实际上,外卖已经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晨的地铁里,乘客们纷纷在手机上挑选午餐,无论是忙碌的白领还是工装师傅,甚至是学生,都习惯了用外卖解决餐食问题。CBD的小李无奈地说:“中午休息时间有限,下楼吃饭排队就要半小时,根本来不及,外卖是最方便的选择。”
不仅如此,外卖也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张奶奶因腿脚不便,以前买重物总要麻烦邻居,现在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她甚至学会了使用优惠券,比超市购物还划算。这些生动的需求背后,是外卖服务带来的切实便利,而非所谓的“圈养”。
更进一步说,外卖和电商行业支撑了近亿人的就业。从骑手到快递员,再到电商仓库的分拣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这份工作改善了生活。骑手小周来自农村,靠送外卖积攒了首付,他说:“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踏实,让我看到了希望。”
实体店的困境,其实另有缘由。消费观念的变化、店铺间的激烈竞争、高昂的房租和人工成本,才是压垮它们的真正稻草。一位凉皮店老板坦言:“我的店面积小,坐不下几个人,外卖订单占了大部分,没有它我早关门了。”这说明,外卖并非实体店的敌人,反而可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聪明的商家已经意识到,线上线下结合才是未来的趋势。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老板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了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既增加了销量,又避免了外卖平台的抽成。理发店师傅则在抖音上发布发型教程,吸引顾客上门,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
找回城市的烟火气,并非简单地取消外卖电商就能实现。真正的烟火气,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动。实体店要想焕发新生,需要从降低成本、打造特色、吸引消费等方面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外卖电商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更是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体现。实体店与线上平台的融合,才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王姐的杂货铺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她不仅销售日用品,还代收快递、建立邻里互助群,让店铺成为了社区的一部分,充满了人情味。
因此,与其纠结于取消外卖电商,不如思考如何让实体店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在保持线上便利性的同时,找回那份久违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