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航运市场风云变幻,多家航运巨头纷纷调整航线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继“MSC地中海航运”宣布暂停美西航线服务后,中联航运也决定暂缓重启该航线的计划,这一变动无疑为已经处于下行通道的北美航线市场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自8月以来,尽管中国贸易方向加快向欧洲市场转移,试图缓解对美国订单下降的影响,但欧洲—地中海航线的运价却并未因此止跌。由于备货期提前,该航线的运价预计将持续调整至8月底。一位国际港航业物流业观察人士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美线新玩家想要共舱挂靠长滩港面临重重困难,市场的狂热已经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与此同时,航运巨头们正积极调整市场布局。MSC地中海航运推出的西非、南美新航线,显示出其正加速向新兴市场靠拢的趋势。这一动向背后,透露出关税不确定性下贸易流向的新变化。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也在财报会议上表示,若美国市场全年保持疲软,今年货量的增长率将取决于中国出口强度的持续性。他认为,全球贸易正处于“再平衡”过程中,美国走向贸易保护,而中国则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在运价方面,近期国际航运巨头们公布的财报显示,不同公司的表现存在差异。达飞轮船的集装箱装载量同比下降,而马士基的海运业务货运量则同比上升。柯文胜分析指出,虽然第三季度开局运价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若需求能够持续,运价预计将缓慢回落。然而,关键还在于第四季度,一旦中国出口放缓,即期运价可能出现明显调整,这将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合同运价。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报告,多数航线市场运价继续下行,北美航线运输需求缺乏进一步增长的动能。8月8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的运价分别较上期下跌9.8%和10.7%。与此同时,欧洲航线运输市场的供求关系也较为疲软,市场运价继续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滞期费的增长成为马士基上半年海运业务收入增长的一大原因。这一数据反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马士基首席财务官表示,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时,滞期费就会上升,预计这一趋势将在第三季度延续。这也意味着货主对市场未来情况持谨慎观望态度。
面对市场变化,航运巨头们纷纷调整航线布局,剑指南美洲、非洲、中东印巴等新兴市场。马士基将全年集装箱货运量同比增长预期上调至2%~4%,原因是除了北美地区外,其他地区的进口需求强劲。MSC地中海航运也新增了去往西非、南美的新航线服务。一家中资航运公司也推出了三条连接南亚次大陆和中东市场的全新航线。
宁波航运交易所公布的新一期海上丝绸之路指数显示,中东、印巴航线上涨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班轮公司持续控制部分航次停航,导致舱位紧张情况加剧,运价在低位上涨。印巴航线则因运输需求增加和部分航次停航而舱位紧张,运价也呈现上涨趋势。
对于南美航线的市场情况,则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南美东航线由于之前价格较高,部分加班船加入导致运力增加,价格下行较快;而南美西航线的价格则在最近一个多月内起伏不定。不过,有专家预测,在8月中下旬,南美西航线有较大推涨可能性。
从航运巨头们的新兴市场布局与航线运价走势中,可以窥探到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马士基CEO柯文胜预计,红海中断将持续全年,并可能引发新的拥堵。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仍在持续扩大,尤其是在电动车、太阳能、风电、化工等领域的中国品牌崛起,为集装箱运输需求带来了强劲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