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近日公布了其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详细揭示了这家数次登上“股王”宝座的通信巨头的最新业绩表现。
财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437.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然而,尽管营收有所下滑,公司的净利润却实现了增长,达到842.35亿元,同比上涨5.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83.66亿元,同比增长7.3%。这一“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表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挑战下,公司依然保持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同时,中国移动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主动放弃了低效、无效的业务,转而追求有利润、有现金流的收入。杨杰坦言,在高基数的基础上,想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确实面临较大难度。
从主营业务来看,中国移动的收入结构出现了分化。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670亿元,同比微增0.7%;而其他业务收入为768亿元,同比下降了7.7%。半导体资深专家、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张国斌分析认为,其他业务可能涵盖了售后服务、配件销售、广告、金融等非核心通信业务,其下滑可能与消费者和企业支出谨慎、终端设备购买意愿降低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业务的冲击有关。
在具体收入类型方面,语音业务收入、短彩信业务收入和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有线宽带业务、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则实现了增长。从收入主体来看,个人市场收入同比下降约4.11%,而家庭市场、政企市场和新兴市场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杨杰指出,传统通信需求趋于饱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话音、短信业务持续负增长,流量增长也趋于平稳。同时,新型信息服务如AI等仍处于培育和发展期,虽然应用空间和业务增长迅速,但目前规模仍较小,尚未能带来显著收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中国移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个人市场面临携号转网、手机出货量负增长等多重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移动在新兴业务方面依然表现出色。上半年,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3.6%,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这包括个人市场新业务收入、家庭市场智慧家庭收入、政企市场DICT收入等多个方面。
在股东结构方面,中国移动也获得了部分股东的增持。财报显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增持了约538.02万股和478.30万股。同时,海外市场资金也通过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等机构进行了增持。
资管机构也对中国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Wind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共有179只资管产品新进持有及增持中国移动,整体上增持股份数量多于减持。这一趋势表明,尽管面临业绩增长挑战,但投资者依然看好中国移动的长期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下降了36.2%,财报解释称这是为了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而加快了付款进度。同时,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报称这主要是由于政企业务带来的应收账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