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想汽车的新车型i8正式亮相,却意外陷入了舆论风波。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车型,尚未正式上市,就已面临多重挑战。
在i8发布前夕,理想与乐道之间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口水战”。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指责有黑水军恶意攻击i8,而事件很快出现反转,原来是一位理想L9车主发表了差评,并随后向乐道总裁公开道歉。这一插曲无疑给i8的发布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布会当天,理想播放了一段由中国汽研主导的重卡对撞测试视频,意在展示i8的安全性能。然而,网友很快认出视频中的卡车为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乘龙卡车随即在评论区回应称被“摆了一道”,这进一步加剧了i8的争议。
理想i8共推出了Pro、Max、Ultra三个版本,售价区间为32.18-36.98万元。然而,消费者普遍认为其售价与配置不相符,市场反应冷淡。资本市场更是用脚投票,i8发布会后的次日,理想汽车美股收盘下跌6.2%,港股收盘跌幅更是达到了12.84%,市值蒸发约300亿港元。
事实上,理想i8的发布已较原计划推迟了近一年。一年前,理想的首款纯电车型MEGA因造型争议和销量不佳而遭遇挫折,上市首月仅售出1145台,远低于预设的销售目标。这一失利迫使理想重新调整战略,将i8的发布推迟,并对产品矩阵进行系统性调整。
理想将MEGA定位为不追求规模的品牌符号,而纯电产品则以“i系列”命名,与原本的“L系列”增程式车型形成区隔。为了与MEGA区隔开来,理想在i8的设计上投入巨大,据称改动所产生的费用高达20亿元。i8保留了MEGA的部分特性,如“高铁车头”设计,同时在内饰和驾驶体验上进行了大幅调整。
然而,尽管理想为i8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市场反应却并不如预期。截至发稿日,理想i8仍未公布大定数据,理想的沉默也被外界视为对i8市场表现的默认。
理想i8的失利,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和竞品快速跟进等外部压力外,也反映出理想在纯电转型关键期面临的挑战。理想的“套娃策略”虽然能够快速扩大市场,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策略的风险也在逐渐攀升。
理想i8集“越野车+轿车+MPV”于一身的定位,本是想打破“套娃模式”的边界,但市场的冷淡反应却给理想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车企的试错机会已经不多。如果理想不能跳出既有产品的“设计执念”,将很难在新旧赛道交替的关键窗口中找到突破口。
理想i8在营销上也遭遇了翻车。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被网友怀疑是一出提前准备好的“双簧戏”,无论真相如何,都对理想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损害。理想与友商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成品牌之间的“公关战”,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面对市场的冷淡反应和竞争对手的四面环伺,理想i8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理想能否通过i8撑起其“纯电梦”,还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