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非洲商品正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潮流。从南非的葡萄酒到尼日利亚的可可豆,再到阿尔及利亚的橄榄油,这些远道而来的商品不仅丰富了国人的购物选择,也见证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地介绍着非洲的特色商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这些商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背后的文化故事,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在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来自非洲各国的展品更是琳琅满目,让观众们大开眼界。
近年来,中国持续扩大对非洲国家的市场开放,推动非洲优质产品对华出口。特别是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如今,中方已正式宣布将零关税政策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对非合作的诚意与决心。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咖啡馆里,吧台上摆放着来自卢旺达的咖啡豆,香气四溢。店主张雪告诉记者,这些咖啡豆颗粒饱满,风味独特,深受顾客喜爱。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进口咖啡豆的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咖啡爱好者能够品尝到来自非洲的美味。而卢旺达种植户的收入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仅是在咖啡领域,非洲的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国人的餐桌。这些商品不仅品质上乘,而且价格亲民,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零关税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非洲产品的对华出口,也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零关税政策的扩围标志着中非经贸合作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深化。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针对特定国家或产品有限开放的模式,实现了对非洲伙伴的平等互惠。同时,中国还通过简化海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等便利化举措,进一步降低了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
中国还在积极促进非洲当地价值链延展建设,通过加大对非洲经贸园区的建设和投资,推动中非产业链合作。在埃及、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中国企业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助力非洲工业化的成功案例。这些合作区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税收和就业机会,还提升了非洲国家的出口创汇能力。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将走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这不仅将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中非经贸合作的美好未来,正等待着我们去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