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从南非的葡萄酒到尼日利亚的可可豆,再到阿尔及利亚的橄榄油,这些来自非洲大陆的特色产品正逐步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内,主播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各类非洲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这些商品不仅品质上乘,而且价格亲民,得益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关税优惠政策。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包括33个非洲国家,实施了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商品的对华出口。
不仅如此,近日中国还宣布将这一零关税政策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进一步扩大了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这一政策调整,不仅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家便利店内,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来自卢旺达的辣椒酱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又一亮点。卢旺达—湖南辣椒产业示范项目的成功启动,不仅带动了卢旺达辣椒产业的发展,还辐射周边国家,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升级。
同样,在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来自非洲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南非的葡萄酒、肯尼亚的牛油果、贝宁的菠萝……这些商品不仅展示了非洲的丰富物产,也体现了中非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
零关税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非洲商品进入中国的门槛,也促进了中非贸易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去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2956亿美元,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关税优惠政策的推动。
零关税政策的扩围还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机遇。通过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增强经贸合作能力,为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创造制度化保障。
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内,吧台上摆放着来自卢旺达的咖啡豆。这些咖啡豆颗粒饱满,香气扑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店主张雪表示,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关税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非洲优质咖啡豆得以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带动了非洲当地种植户的收入增长。
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不仅体现在商品贸易上,还体现在产业链合作和投资领域。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各类经贸园区的建设和投资,推动中非产业链合作,为当地税收、就业、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非洲国家也在积极吸引中国资本和技术,提升自身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实现经济多元化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