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小制造企业破局之道:丹纳赫赋能式经营案例启示与十面埋伏挑战

   时间:2025-08-05 13:06:51 来源:丹研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赋能式经营:以丹纳赫为研究案例》一书,由陈勇与韩烨合著,深度剖析了丹纳赫的经营管理系统及其投后赋能策略,为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借鉴。

近年来,中小制造企业普遍感受到经营压力骤增,价格竞争激烈,成本持续攀升,市场前景不明朗。这一困境不仅限于中国,全球经济亦步入增长乏力的泥潭,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速放缓并存,滞胀风险隐现。然而,历史总是充满转折,正如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全球经济寒冬之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量。

当前,全球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门槛上,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正酝酿着巨大变革。其中,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全面突破被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服务,智能机器人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一批新业态公司,同时也对现有教育和公共设施带来冲击。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小制造企业需紧跟时代步伐,要么成为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优质供应商,要么在特定应用场景上领先一步,用智能机器人改造传统生产方式。丹纳赫的成功经验表明,保持好奇心,倾听客户声音,运用低成本创新和快速创新方法论,是响应时代和科技进步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模式对中小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量蛋糕减少,存量市场竞争加剧。中小制造企业需理解中国经济总体设计,顺应国家社会新的发展理念,如绿色发展,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性。

丹纳赫的行业选择逻辑值得借鉴。它在新产业进入和并购过程中,重视纪律和风险评估,避免选择周期性强的赛道,专注于利基市场,通过持续创新和满足客户需求,建立竞争优势。中小制造企业应摒弃“资源牵引”和“规模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向高效、创新、聚焦深耕的能力导向。

“薄利多销”和“价格内卷”已不再是生存之道。中小制造企业需从一般性通用产品的规模化市场退出,转向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通过提升组织能力,将机会转化为价值,用高度确定的能力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实践中,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正积极探索与丹纳赫经营系统(DBS)的融合之路。通过核心价值驱动,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再将行动转化为成果。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建立自己的经营体系,实现从不确定到稳定、可预见的业绩结果。

面对未来,中国中小制造企业需以能力为核心,做难而正确的事,用可衡量的能力创造和承接新机会。将能力建设体系化,内嵌到产品和服务中,推动客户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更广义的产业赋能专家。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有望涌现出一批具有产业雄心和赋能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中国版的“丹纳赫”,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