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了一桩引人注目的资本操作。浦发银行宣布,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信达投资,成功将其持有的117.85亿元浦发转债全部转换为9.12亿股普通股,这一举动使信达投资一跃成为浦发银行的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约3%。
此次转股操作,对于浦发银行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其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早在2019年,浦发银行发行了500亿元的可转债,但长期以来,这些转债的转股进展缓慢,截至2025年6月26日,仍有近99.99%的转债未能成功转股。根据相关规定,若这些转债最终未能完成转股,浦发银行将需要用约500亿元的现金进行赎回,这无疑将对其资本充足率造成重大影响,进而限制其业务发展的空间。
信达投资的介入,为浦发银行带来了转机。通过信丰1号单一资管计划,信达投资先购买浦发银行的转债,再将其转换为普通股,这一操作不仅避免了浦发银行的大规模现金支出,还有效补充了其核心一级资本。更重要的是,信达投资作为具备丰富不良资产处置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其入股将为浦发银行在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国汪对此表示,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浦发银行的短期流动性问题,还为其长期风险管理注入了专业力量。
从浦发银行的角度来看,此次转股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它成功避免了可转债到期强制赎回的危机,从而避免了资本充足率的大幅下降和业务发展的受限。另一方面,信达投资的入股不仅充实了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优化了其资本工具,还通过引入信达在风险化解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专业经验,提升了浦发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处置能力。
此次操作背后,也透露出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逻辑与机遇。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AMC的传统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面临收益收窄的挑战。因此,探索化解金融风险的新模式成为AMC的重要任务。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4月发布的《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也明确鼓励AMC进行此类探索。
对于信达而言,此次转股操作不仅是新业务模式的重要尝试,也是为传统业务收益受挤压寻找突破口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转股,信达不仅可以获得上市银行的稳定分红收益,还可以随着资本市场的好转,享受被低估银行股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收益。这种双重稳定收益的模式,为AMC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案例与2023年华融驰援光大银行的“光大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通过AMC的介入,推动银行转债转股,从而实现了资本结构的优化和风险管理的提升。此次信达入股浦发银行,也是五大AMC首次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主要股东的案例,这无疑为金融市场的资本操作提供了新的范例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