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铁巨头太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及青拓集团近日携手发起了一场针对钼铁市场非理性炒作的“反击战”。它们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维护钼产业链健康发展的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钼铁采购,直指近期钼铁价格的非理性飙升。
这份声明中的言辞颇为严厉,三大钢企一致谴责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它们指出,钼铁价格的暴涨已导致高端含钼不锈钢及特钢原料成本出现严重倒挂,这无疑对国家高端制造装备的供应链安全构成了威胁。
据统计,截至声明发布当日,60%钼铁的价格已经攀升至每吨27.3万至28万元之间,短短四个月内涨幅高达35%。这一数据无疑为钼铁市场的过热现象提供了有力佐证。
一位特钢行业的匿名人士透露,钼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尤其是在不锈钢的生产中,钼铁的添加量通常在2%至5%之间。然而,这一波钼铁价格的上涨显然超出了理性范围,背后更多的是贸易商的捂货惜售行为,这直接导致了价格的快速攀升和下游企业成本压力的剧增。
钼,这一被誉为“工业维生素”的元素,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占总消耗量的80%,特别是在合金钢、不锈钢和工具钢的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锈钢中钼铁的添加量虽然不大,但其对整体成本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例如,冶炼一吨含钼量约为3%的316L不锈钢,大约需要50公斤钼铁。因此,钼铁价格的每一次上涨,都会直接导致不锈钢冶炼成本的增加。
今年以来,钼价走势呈现出“阶梯式上涨”的特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截至声明发布日,45%至50%以上品位的钼精矿价格已达到每吨度4280至4310元之间,创下了自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钼铁价格也同步走高至每吨27.3万至28万元之间,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了1500元/吨。
面对这一非理性上涨态势,三大钢企在声明中明确表示,近期钼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严重脱离了实际供需关系,对下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它们决定暂停钼铁采购,并呼吁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抵制投机炒作行为,回归基本面定价原则,确保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供需关系。
三大钢企还呼吁加强行业自律与合作,共同稳定钼精矿和钼铁等关键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它们表示将继续以身作则,积极参与行业对话与合作,致力于推动建立长期、健康的产业链机制,以保障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全球主要钼矿企业因环保成本上升和深部开采技术瓶颈等因素的限制,扩产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2024年,中国钼精矿产量同比增长了3%,而国内需求量增幅却高达8%。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光伏薄膜电池对钼靶材的需求激增、半导体制造中钼基合金使用量的扩大等,都进一步推动了钼消费的增长。因此,2024年国内钼消费总量创下了历史新高。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原料市场集中高位成交也是推动钼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7月份国内钢厂的钼铁招标量已经超过了1.3万吨,市场需求旺盛。加之钼精矿供应紧张等因素的支撑,市场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预计短期内主流矿山将集中出货,成交价格有望进一步抬升,从而推高行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