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电商转型之路:从潮流标签到全品类挑战
得物,一个曾以潮流文化为标签的电商平台,近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平台上的卖家袁甫,面对得物针对企业卖家频繁调整的扣费政策,最终决定退出。这一系列政策变动背后,透露出得物急于撕掉“潮流”标签,向全品类综合平台转型的焦虑。
得物起初以球鞋交易起家,迅速吸引了大量追求潮流的年轻人。然而,随着SKU的不断增加,得物的商品范围已覆盖至潮服、奢侈箱包、美妆护肤等多个品类。去年四月,得物正式启动全品类招商计划,意图吸引更多品牌商和经销商入驻。这一转型意味着得物不再满足于小众的潮流社区定位,而是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吸引商家入驻,得物采取了费率下调的策略。今年三月,得物宣布对鞋服箱包、美妆个护等30余核心类目的费率进行显著下调,最高降幅达16%。这一举措虽然吸引了部分传统平台的商家转向得物,但也对个人卖家造成了冲击。由于得物的竞价机制,企业卖家可以同步下调价格抢单,导致个人卖家失去价格竞争力。袁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转型为企业卖家,却在新政出台后感到被“收割”。
得物六月的新规再次调整了企业卖家的费率标准,将部分品类的市场贸易商和扫货商类企业卖家的费率上调至与个人卖家持平,仅品牌方及授权经销商仍享优惠。这一调整试图平衡平台生态,但频繁变动的政策让卖家们心生疑虑,无论是个人卖家还是企业卖家,都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轮调整的牺牲品。
在招商过程中,得物还打出了“百亿免费流量”的卖点,试图吸引更多商家入驻。服饰类目的经销商刘路在与得物官方招商人员接触后,对得物宣传的免费流量感到心动。然而,在深入了解后,刘路发现所谓的“免费流量”并非完全免费。商家需要通过发布合作任务为商品引流,而长远来看,内容推广的预算压力并不比传统付费投流小。
得物的核心优势在于“社区+交易”闭环,理论上可以通过社区内容驱动转化。然而,社区天然存在内容调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张力。得物正努力盘活自家社区,通过种草激励、MCN入驻、达人签约等一系列操作,试图将“种草—交易”链路彻底跑通。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得物的社区页面与小红书高度相似,但转化链路并不顺畅。社区内容几乎都与商品绑定,交易优先级远高于真实交流,导致用户难以找到纯粹的体验分享。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得物加大了对内容质量的排查力度,封禁、清退了一大批达人账号。然而,社区属性和电商平台的商业属性之间天生存在“信任冲突”。以利益驱动的创作者和真正的优质内容之间总隔着一堵墙。得物鼓励创作者以真人形象出镜,以真实体验为出发点创作有价值的内容,但在一个强消费导向的平台里搭建内容信任,本身就带着逻辑悖论。
得物转型全品类电商之路并不平坦。垂类电商可以“小而美”地守住护城河,但综合电商必须面面俱到。得物要想在全品类电商领域立足,必须补上短板,否则可能直接被综合电商的大盘淘汰。面对这一挑战,得物只能在未知中硬闯,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