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永久会址,一场聚焦于“中国-东盟建成环境更新与智慧能源发展”的高端研讨会盛大开幕。此次活动由天津大学担纲主办,携手贵州大学与贵阳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中国-东盟中心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的鼎力支持。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欢迎致辞中,不仅代表主办方及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方秘书处,对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欢迎,还分享了学校在建成环境更新与智慧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联盟的建设成就。他呼吁各方在人才培养创新、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共享方面,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工程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他建议,在推动建成环境更新与智慧能源领域的合作时,应加强政策沟通和技术交流,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并强化国际合作网络建设。
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刘晓详细阐述了建成环境更新与智慧能源发展的国际背景及重要意义,并强调了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在相关领域合作项目对构建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共同体的重要贡献。他表示,中国-东盟中心将持续推动双方高校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坚实合作。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高等教育与发展中心主任Choltis Dhirathiti也发表了讲话,他介绍了该组织的愿景、职责及实践,并坚信高等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关键。他倡议开展知识共享、方案共建及伙伴建设,以服务于中国-东盟合作的更高目标。
会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主旨报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赵旭东就“可再生能源及能效领域的研究创新”进行了深入讲解,而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兼能源委员会主席Kamaruzzaman Sopian则分享了“面向可持续建筑集成的太阳热能光伏集能器创新”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建成环境更新与可持续能源利用”及“智慧能源新技术”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2位专家相继作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前沿科学成果和技术应用,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