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淡水泉在线上举办了一场投资策略交流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会上,淡水泉的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赵军亲自出席,与投资者分享了他的投资见解。淡水泉作为国内私募基金的领军者,其管理规模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赵军本人也是业界资深人士,早在2000年代初,他就曾任嘉实基金的投资总监,后来创立淡水泉,成为内地私募领域的先行者之一。他以逆向投资策略著称,并长期管理国际大型主权基金的A股账户。
作为老牌百亿私募的代表,淡水泉今年的业绩表现颇为亮眼。在交流会上,公司强调,过去两年里,他们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以适应不同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市场变化,并与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相辅相成。
在实际操作中,当公司自上而下判断新兴成长领域将成为主要投资方向时,各产业组会在各自领域内深入挖掘新兴成长类的投资机会,再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横向对比,确定投资时机和规模。
淡水泉还回顾了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并对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展望。他们重点关注了三个方向:一是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这包括市场变化带来的估值切换,以及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后全球资金的增配;二是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许多优势产业的头部公司凭借出色的全球化能力,展现出强劲的个股阿尔法效应;三是科技自主可控,重点关注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机遇,以及AI技术突破带来的投资机会。
淡水泉还提到了基本面边际改善和增量政策带来的机会,一些经济敏感类资产在调整充分后,如果有边际改善预期或增量政策出台,也可能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例如,“反内卷”政策就可能对低位资产产生催化作用。同时,他们也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如果股价过于领先于基本面变化,涨幅过快可能引发回调风险。
在路演内容中,淡水泉还对市场进行了回顾。自去年9月24日以来,A/H股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尽管指数整体波动不大,但结构性机会丰富。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高位,资金积极寻找机会。尽管有内需、关税、地缘冲突等宏观事件的影响,但市场对宏观预期的稳定性较强。
上半年市场机会呈现出“哑铃型”特征,一类是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价值红利类资产,虽然今年整体表现不突出,但内部出现分化,银行股表现抢眼;另一类是新兴成长类资产,这类资产轮动较快,年初是AI算力和机器人,之后由新消费和创新药接力。
从外围资金来看,美国例外论的松动可能推动全球资本的再平衡。在经历4月的关税极限压力测试后,全球多个市场都从下跌中恢复,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热情重新燃起,全球风险偏好抬升。统计显示,全球基金在中美两个市场的投资比例变化中,中国市场配置自2021年见顶后,近一年出现低位企稳迹象,后续海外资金的系统性回归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性。
在中观配置框架方面,淡水泉表示,过去两年他们根据不同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市场组合,构建了自上而下的中观配置框架,以提升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例如,在风险偏好抬升、经济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新兴成长类资产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中小市值股票表现占优。
对于下半年市场展望,淡水泉表示,7月以来主要指数向上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对下半年的乐观预期。他们主要看好三类结构性机会:优质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
在讨论环节,淡水泉分享了上半年投资的得失和看好的机会方向。他们提到,在新消费领域,今年上半年他们较好地把握了一些具有出海特征的新消费机会,但也错过了部分偏内需主导的机会。在科技类机会方面,他们一季度受益于AI信心的提升,二季度则抓住了海外算力主线的机会。在周期类机会方面,他们主要围绕电力设备、汽车等成长类资产进行布局,并提前做了一些左侧买入。
对于下半年看好的机会方向,淡水泉表示,在新消费领域,他们将围绕消费新趋势以及出海持续挖掘机会,特别是在娱乐领域的出海机会。在科技领域,他们认为AI依然会是重要的投资主线,并看好海外算力、国产算力以及AI应用领域的机会。在汽车领域,他们看好整车高端化和智能化趋势,以及产业链上头部企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