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这位昔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被誉为开拓者的日本巨头,最终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标志着其在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征程画上了句号。
三菱汽车官方近日正式宣布,将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合作关系,正式告别这片曾经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公司方面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业正迅速向电动化转型,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在中国的战略方向,因此做出了这一艰难决定。
成立于1997年的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曾是中国市场上最早引入的国际汽车品牌之一,其辉煌历史令人瞩目。三菱发动机一度成为众多国产车型的“心脏”,至今仍被许多中国皮卡车型所采用,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三菱汽车凭借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以“先零部件后整车”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迅速成为各大车企的救星。长城、比亚迪、奇瑞等如今声名显赫的自主品牌,在创业初期都曾得益于三菱的4G6系列发动机。
三菱汽车在中国的名气还因成龙的电影而大幅提升。在《霹雳火》等经典影片中,成龙驾驶的三菱汽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双方还曾合作推出全球限量版Lancer Evolution VIII,一时之间,三菱汽车几乎成为了成龙电影的标配。
在偏远地区,三菱帕杰罗凭借其出色的四驱系统、高离地间隙和可靠的机械性能,成为公务车的首选。2003年,三菱在华销量达到15万辆,登顶日系品牌销量榜首,书写了其在中国的辉煌篇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菱汽车在中国的战略逐渐发生变化,秉持起了“只卖技术不参与经营”的合作理念。直到2012年,才与广汽集团、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欧蓝德、劲炫等热门车型国产化后,广汽三菱迎来了巅峰时期,年销量一度突破10万辆。
但好景不长,由于中国区业务缺乏独立决策权,三菱在国内长达六年未推出全新车型,而这正是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同时,三菱的爆款车型也开始失去市场竞争力,如帕杰罗的核心部件长达十年未更新,发动机技术停滞不前,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尽管三菱也曾尝试转型,但广汽三菱高管透露,电动化车型的研发需经日本总部审批,而三菱本土的电动平台并未适应中国市场需求。因此,三菱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时机,长沙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的年销量也暴跌。三菱汽车在中国推出的最后一款新车——2023款全新欧蓝德,市场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
三菱的离开并非孤例,近年来已有多个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市场。而存活下来的日系品牌,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以适应本土化的市场需求。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纷纷在中国设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和电驱化中心,以期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三菱的离开或许只是发展道路上的一段插曲。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具备自主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不再需要依赖外资品牌的庇护。中国汽车工业正以更加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