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OATLY考虑剥离大中华区,能否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步?

   时间:2025-07-25 03:17:52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领先的燕麦饮品品牌OATLY,自七年前踏入中国市场以来,正面临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据其最新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透露,公司正着手对大中华区业务进行全面战略评估,探讨包括潜在剥离在内的多种选项,以期加速增长并最大化业务价值。

自2020年起,OATLY的营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且连续五年未能实现盈利。本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录得2697.6万美元,同比下降6.4%,经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为63.6万美元。业绩下滑的主要推手是餐饮服务渠道销售额的萎缩,尽管零售渠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趋势。

OATLY的全球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整体收入增长3%,达到约2.08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32.5%,但母公司股东仍面临约5590万美元的净亏损,同比扩大2550万美元。在大中华区,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880万美元下滑至2700万美元,主要归因于餐饮服务渠道表现不佳,尽管零售渠道的增长部分对冲了这一影响。

针对大中华区的战略审查,OATLY在财报中明确表示,正在考虑包括剥离在内的多种策略,旨在加速增长并释放业务潜力。公司强调,在审查期间,大中华区的业务将继续正常运营,包括生产设施的运作,同时致力于满足客户、消费者和员工的需求。此次审查没有预设时间表,且未来进展将视董事会决策而定。

回顾过去几年,OATLY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从2020年的约4745.2万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尽管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大中华区收入达到5695.5万美元,同比增长12.5%,调整后利润状况略有改善。OATLY方面表示,坚信大中华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且一直是公司业务的重要贡献者。

一位熟悉OATLY的市场观察人士指出,OATLY在大中华区的本土化程度已相当高,具备独立运营的条件。若大中华区能够剥离出来,或许能为OATLY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OATLY从最初的咖啡馆渠道切入,逐步拓展至零售、茶饮、烘焙等多个领域,成功推动了“燕麦拿铁”等潮流饮品的普及。

然而,随着植物基市场的竞争加剧,OATLY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面临调整。一方面,公司加强了零售和线上渠道的布局,另一方面,深化与B端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强化环保和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尽管如此,OATLY从B端向C端的转型之路仍显漫长,燕麦奶作为小众高端品类,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

在天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上,OATLY在植物蛋白饮料回购榜上排名第四,落后于菲诺、豆本豆和瑞幸等品牌。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OATLY主打的植物蛋白市场小众且面临产品过剩问题,动销艰难。随着现制饮品的兴起,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受到冲击。

在此背景下,OATLY通过场景创新和环保理念保持竞争力,但餐饮渠道的下滑也反映出市场培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截至2025年6月30日,大中华区约62%的收入仍来自餐饮服务渠道。对于可能的剥离计划,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OATLY大中华区正处于开拓期与行业内卷化的交汇点,创新升级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面临较重的成本压力。因此,公司需在全面审视2025年度表现后,再做出最终决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