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AI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一线城市机场的广告牌成为了观察行业动态的独特窗口。
近期,出差频繁的商务人士陈先生在北京首都机场发现了一个显著变化:阿里云的广告无处不在,从出发到抵达,写有“AI就用阿里云”的广告牌几乎覆盖了整个航站楼。作为同样拥有服务器业务的企业代表,陈先生深知机场广告的份量,他认为这无疑是阿里云即将发起市场攻势的信号。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阿里云此次的广告投放规模达到了“过亿”级别,堪称AI大模型领域的一次大手笔。而在这场广告大战中,百度云也不甘示弱,迅速占据了首都机场T3到达层的一块黄金广告位,这块位置以往从未被百度云染指,据传其年租金至少千万元起。
不仅如此,随着AI浪潮的兴起,云厂商、AI公司、运营商以及新能源车厂商纷纷涌向一线城市机场,希望通过广告牌展示自身实力。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国移动、联通、阿里云、百度云、京东云、联想、第四范式、九章云极等企业的AI广告琳琅满目,涵盖了从一体机、大模型到智能体、智驾等多样化的AI解决方案。
AI大模型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机场广告市场的繁荣,也改变了广告客户的结构。杭州萧山机场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统计,过去两年间,以AI大模型、云计算为代表的IT互联网广告,已占据机场广告营收的20%,仅次于食品饮料行业。
机场作为商务人群最集中的场所,自然成为了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广告高地。全国十大机场承担了全国80%的航空乘客流量,其中七成以上为商务人士,这些人群正是大模型、AI产品的主要潜在客户和决策者。因此,能否在机场占据一席之地,对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然而,想要在机场投放广告并非易事。含金量最高的广告位往往被大企业常年占据,如安检入口、到达大厅出口、廊桥、行李转盘上方等位置,都是广告主眼中的香饽饽。这些点位不仅客流量大,而且能够给品牌带来极高的曝光度和认知度。
尽管机场广告竞争激烈,但各大企业仍然乐此不疲。除了传统的云厂商和AI公司,一些新兴的AI应用厂商也开始尝试进入这一市场。虽然他们的广告投放预算有限,但通过在机场等交通枢纽展示品牌形象,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机场广告热闹非凡,但大模型、云计算厂商们的投放更多是一种市场表态,对于实际业务的增量贡献有限。大多数广告预算仍然来自于广告主原有业务的再分配,而非专门针对AI新应用的投入。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然是各大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
不过,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AI应用厂商加入到机场广告的行列中来。届时,机场广告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激烈,成为观察国内AI市场发展的重要窗口。